浅谈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摘 要]家庭是幼儿生活和受教育的紧要场所,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在他们的生活中起到重要作用,所以在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过程当中,除了在幼儿园培养过程中,也应重视家长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方法、基本能力
为了让孩子适应新的生活应加强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小班的幼儿从家庭进入到幼儿园,如同是到了一个新的天下,不仅宽阔了他们的视野,同时新的生活也让对周边充满了许多好奇的事情,幼儿喜欢在幼儿园玩耍,但也存在许许多多的问题,如不会自己洗手、不会自己吃饭、不会自己穿衣、不敢自己睡觉。所以在幼儿园这个大环境中,就需要慢慢的从中学习并受到教育,从而学会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因此让幼儿的养成良好的自理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的本领.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它包含了幼儿可以自己穿脱衣服和鞋袜、自己收拾和整理衣服、自己独立进餐、自己洗脸等等。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了"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的教育内容,并且在《纲要》中也明确指出了:要培养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在幼儿园的学习当中,为树立幼儿的自信心,家长要经常给予适当的鼓励,。如今“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仅是家长对幼儿的要求,而且应该成为幼儿在幼儿园学习的宗旨,提高幼儿自理能力的同时,应培养幼儿敢于面对困难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一、小班孩子自理能力差的原因
那为什么同样都是小班的孩子,有的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就是比其他孩子好呢?根据我在的班级-小三班观察到的,我觉得孩子生活自理能力不好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家长们的过度溺爱及包办代替。在幼儿园里,老师会让幼儿自己学习能做到的事,例如自己吃饭,穿脱衣服之类的。但是在家里,现在的幼儿几乎都是独生子女以及家里的心肝宝贝,会去喂他们,因为生怕孩子自己吃不饱或者吃的太慢,在家里幼儿一切生活几乎全部由大人帮忙做好,养成幼儿过于依赖的坏习惯。慢慢的,幼儿的自理能力也就没有得到发展了。
2、幼儿没有学到生活自理的方法。很多时候,幼儿只是听到了大人们教他们要怎么怎么做,真正动手的时候,大人往往会觉得幼儿年龄还小,等到长大了的时候就会自己做了,就主动去帮助幼儿,甚至代替孩子去做。幼儿因为没有动手自己动手操作就不懂得要如何去做。
3、家长和幼儿园的做法不一致。幼儿在幼儿园时能够自己动手做事情的原因是因为老师会给幼儿提供反复练习的机会,但是在家里的时候,有的家长会嫌孩子的动作慢从而代替幼儿去做,致使幼儿失却一次次的操练的机遇,自理能力也就没有获得一定的发展。
我自认为幼儿自理能力欠缺的根本缘由不是因为孩子本身,而问题在于家长。在幼儿园里,小班期间不光是幼儿生存自理认识和本领造成的初级阶段,也是生活自理习惯的关键时刻。所以,一位小班幼儿教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和初步的自理能力方面。一方面抓住这个关键时刻对幼儿进行自理能力的培教育,另一方面也要督促家长们在幼儿自理能力方面的了解。
二、案例的思考
案例一:在我实习的小三班里,不管是吃点心、换衣服,还是收玩具。詹吴睿小朋友的速度总是全班第一。根据家长的反映,在家里的时候他也是自己穿脱衣服,自己吃饭,也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我觉得这就是詹吴睿小朋友的家庭教育观念和幼儿园的教育观念是一致的,这并非是幼儿自己想做就能够做到的,没有了家长的引导和督促,光光在幼儿园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
案例二:在小三班里,蒋梓航是班里自理能力较差的小朋友,他很少自己主动动手吃饭,穿衣服。往往要在老师的提醒下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并且有的时候也不要愿意动手做。
浅谈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