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力在他的手指尖上。”心理学家也认为手指是 “智慧的前哨。”目前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越来越为广大幼教工作者重视。作为小班老师的我,更加注重培养小班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
我是一名刚踏入工作岗位不久的年轻幼儿教师,我被分到小班,这对于无疑是一个全新的挑战,记得开学第一天教室里除了哭声就什么也没有了,我第一次觉得小孩子是多么的有活力,他们怎么能哭那么长的时间?有的走路还有点歪,我班幼儿的年龄基本上都是3岁。中午吃饭时我班25名幼儿,只有5位小朋友会自己吃饭,睡觉时一个都不会穿脱衣物。入厕几乎都是一个一个地帮忙,当时我每天回到家都觉得很累。
根据进园以来这么长时间的观察与学习,我园的幼儿在生活中的独立性、坚持性、自信心已达到高级水平的人数所占的比例较低,这也表明了作为教师、家长应该在这几方面的进一步培养,我认为影响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发展的因素有如下:
(一)、孩子的独立性方面:
所谓独立性,是一个人独立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在社会上生存和进行创作性活动必备的心理品质,也可以说,具有独立性是一个人成材的基本前提,根据问卷调查进行统计,幼儿的独立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地提高,小班能独立完成自己的事情的幼儿占全体小班幼儿的20%,从数据上分析幼儿的独立性普遍较低,不少家长对子女过分呵护,在日常生活中,孩子能自己做的事,如洗碗、扫地、收拾玩具、整理床铺等,大多数由家长包办代替,甚至上学、放学都由家长代背书包,由于家长的过分呵护,不重视孩子们家务劳动习惯,往往使孩子变得又笨又懒,生活自理能力低下。从与家长谈话和在问卷中“备注处”让我们了解到孩子的独立性差有以下几个原因:1、父母过于担心,过分包办;2、家中与爷爷奶奶一起同住的幼儿独立性相对较差;3、家中有保姆的孩子独立性较差;4、孩子的依赖思想严重。
(二)、孩子的自信心方面:
所谓自信心是指一个人在面对事情相信自己的能力,对自己充满信心能把事情做好的能力,独立性与自信心之间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关系,孩子从小没有独立性,长大就很难有自信心,反之,没有强烈自信心的孩子也很难有较强的独立性,也就是说,没有自信心就无法面对独立,有了独立性,更能增加自信心,根据问卷进行统计,小班幼儿自信心强的幼儿占有优势21%,可见孩子的自信也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在不断地增长,从访谈中了解到家长在处理孩子的问题时有所欠缺,如孩子们不会穿衣服、不会收拾餐桌、不会洗澡等,都是家长给与了不正确的指导,无分寸地褒贬,无休止地唠叨和过多地包办所造成,而且大部分家长对待孩子的错误和懒惰采取的是批评教育或限制活动的方法,还有的家长采取打骂和罚做家务劳动的惩罚的手段,没有正确引导孩子,只有小部份家长会采用鼓励的方法来引导孩子,所以导致认为自己就是不够聪明,当有人问幼儿:你是否是好孩子时,及少数孩子会大声地回答:我是好孩子,大多数幼儿则不回答或低着头,可见家长和老师在平时生活中对幼儿缺少赏识,导致孩子没有自信心。
(三)、孩子的坚持性方面:
所谓的坚持性,是指一个人在进行某一事情时,能保持坚持一定的时间的能力,由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坚持性不如成人,年龄越小的孩子坚持性就越差,这是无可非议,但孩子的坚持性是要从小培养的,在调查中,我发现问题出现在大多数家长都没有做好模范带头作用而导致孩子有样学样,也如有的家长为了怕孩子上学迟到,早上就帮孩子穿衣,孩子想自己来做,妈妈却说:下次吧,今天没空。试想一下,家长的行为如何能让孩子坚持做完一件事呢?孩子的坚持性是和父母、老师的正确引导和鼓励是分不开的,有时家长适当地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与孩子一起做事情、一起探索,既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又培养了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
为了让幼儿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为了让幼儿更快地在自理方面得到进步,我为他们制定了一系列的计划,我将结合教学内容和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
一、通过游戏与教学相结合。
浅谈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