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发达的现在社会人们医疗消费观念不科学,普遍存在“看病到医院,看病找专家”的观念,每年到大医院就诊的人群中有一半以上的患者的疾病都可以在基层医院得到解决。人们不习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处理常见病、多发病。[3]在全程化药学服务的过程中人们消费理念的不变,群众对观念的不理解,对临床的实践影响重大。
四、 全程化药学服务临床实践发展策略
(一) 提高医、护、药的业务质量
1. 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服务态度
医患关系和谐,能更好地促进病人的康复及医院综合能力的提升。为了减少医疗安全事故的发生率,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医务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要坚持一个原则,即“以人为本”。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尽量满足病患的心理需求和生理需求,才是做好服务的关键,不能只注重治疗效果,也需要关注病人的心理状态。医务人员要给病人提供人性化的服务,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才能在医务人员与病患之间建立一个和谐、理解、信任的关系。
2. 制定合理的医疗服务标准
医疗服务的标准是判定一个机构服务质量高低的依据,要进行规范。第一,安全性,作为与患者身心健康密切相关的因素,应该放在首位;第二,使患者的病痛得到解决或缓解的有效性也是一个重要判定标准;第三,价廉性,让患者用合理的价格治愈病痛;第四,效益性,即医疗机构的投入要与收入成正比;第五,便捷性,患者就医要方便快捷,例如急救的处理效率,病情的控制效率等都是考核因素等。医院要坚持对卫生技术人员进行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简称“三基”)训练,培养严格要求、严格组织、严谨态度(简称“三严”)。“三基”培训必须全员参与,“三基”考核必须人人达标。医护人员人人掌握手心复苏急救术。
3.加强药学知识的普及
为了更好地为病人服务,药学人员不仅自己要掌握药学知识;还要广泛宣传常用的药学知识和信息,在与病人的接触过程中,直接告知,使病人对自己所用药物有所了解,避免不必要的药物相互作用和药物与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发生,也有利于增加病人用药的依从性,有利于治疗和防御 。
(二)加强合理用药的网络信息化管理
1.近几年来国内医院信息系统发展很快,已成为医院正常运转的基本条件。大部分大中型医院建立了规模不等的医院信息系统,实现了挂号、收费、发药、病案首页,医嘱及部分统计报表等以管理信息为主的计算机管理。通过计算机管理规范了医院的流程,减少了一部分人的手工劳动,提高了信息处理的质量和效率。国家及私营医院应该加大对医疗服务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应加大医疗服务信息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把医疗服务信息化建设视为医疗公共卫生建设的一部分,让医疗服务信息化得以快速发展。[5]
2.新型的电子服务平台的出现,解决了排队难等问题,实现了医院与患者直接的实时信息交互,优化医疗资源利用模式,旨在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服务,分流大医院的就诊人群,减轻医院管理、交通等各方面的压力。
(三)加强药师与科室之间的交流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2/6/6
全程化药学服务的临床实践研究进展(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