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我们应该充分给予学生欣赏“美”的时间,学生在课堂上才能有轻松的心情感受到教师的魅力,同时享受成功解决问题所带来的乐趣,感受到“美”的吸引!
二、要注意“美”的呈现形式,学生乐于接近“美”。
如果有人问你,“会说中国话吗?”,你会感觉这个问题很荒谬,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当然会说我们的国语。但你会说好中国话吗?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在全国都推广普通话的前提下,说好普通话当然无需多讲,但你是否注意到当你对同一问题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时出现不同的效果吗?
为了调动学生的探究学习的欲望,宣老师利用一张图片,通过讲解故事的方式引出了问题。应该说讲解故事的形式比平铺直叙效果要好得多,学生的注意力也会有所提高,但教师讲述故事时语言的表达应有所注意,宣老师两节课引入的方式是一样的,但效果却大不相同!
宣老师第二次课的引入:
师:我们首先来看一下这幅图,图片中呢,是两位古人,他们在为一个问题争论,是什么问题呢?一个人认为,小小的种子,小小的种子之所以能怎么样!长成参天的大树,是,因为它怎么样,不断的从土壤中吸收淀粉,而另一位人说呢,不是土壤中是没有淀粉,如果是你在场,听到他们的争论,你会支持哪一方?这位同学说说看!
生1:土壤中没有淀粉
师:土壤中没有淀粉,你来说说看,土壤中有没有淀粉?
生2:应该没有
师:好,那么有没有同学认为土壤中是有淀粉的?举一下手,看一看,有没有?
(生3:举手示意)
师:好有,有一位,其他有没有,有,有,好,我们产生疑问了,那么土壤中到底有没有淀粉呢,我们前面学习过淀粉有什么特点,淀粉遇碘会怎么样?
生:会变蓝色
师:会变蓝色,淀粉遇碘会怎么样,变蓝色(点击鼠标展示图片),是不是啊!淀粉糊里加碘会蓝色,那么我们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说明一下土壤中到底有没有淀粉,噢,我们用事实来说话,,设计一个实验,大家想想看,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
生:思考(5秒)
师:想一下(停顿5秒),好哪位同学来说一下,有没有,来你来说说看?
生4:从树上摘下一片树叶,
师:摘下一片树叶
生4:然后滴上(碘液)
师:我们是研究土壤中有没有淀粉,土壤中有没有淀粉,是不是来自土壤,坐下,我们研究土壤中,应该怎么样?好你来说说看?
生5:先取一点土,然后再用碘酒,看看会不会变色。
师:取点土,然后用点碘,看看会不会变色(边讲边手势表演),大家听清楚没有,这样可不可以!需不需要试一试?好,老师呢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土壤,我呢先把它怎么样,溶解在怎么样,水中,嗷水中(将土壤放入水中),用玻璃棒搅拌,好,大家看一下,往里面怎么样。滴碘液,嗷,滴碘液,看一看(教师将碘液滴入,震荡),有没有变蓝色?
生:没有
师:为了使实验更加,怎么样,具有说服力,老师呢还准备了淀粉糊(师将淀粉糊拿出),好,滴一下(震荡),好现象明显了吗?
生:明显
师:通过这样的对照实验,我们说明了,土壤中有没有淀粉?(出示两杯液体)
生:没有
师:那么植物体内的淀粉,是从哪里来的呢?
生:光合作用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2/6/6
在学生探究学习中教师如何有效介入——基于宣金伟《光合作用》的提问艺术的研究(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