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目前有许多大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因缺乏创新能力而无所作为。
例如: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曾经在一个教育论坛上指出:“中国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一代、二代的年轻人缺乏创新能力,这也是我们国家今后发展的瓶颈。”中国学生整体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探究意识、不善于提问题、研究能力薄弱,这大概已经得到了公认。尹文刚博士认为,创新能力教育也是如此。“其实人人都具有创新的潜能,创新的萌芽很小就会有所表现,这需要特殊的关注和培养。如果不能在关键期抓住培养环节,这种能力就会在后来的发展中逐渐退化掉。”尹文刚说,有研究表明,创新能力是与人的好奇心、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像力和宽阔的知识面分不开的,而这些能力都应从小就注意培养。我国的教育历来重视对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创造能力的培养。我们的学生都很能考试,但在真正的实际工作中却没有竞争力。真正的现代教育不是靠背书本,而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倡导“创新、求实、献身”的科学精神,应是我国教育思想的精髓。
4、许多家长不满足于当前的应试教育而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多动手、多动脑,使自己的孩子能够像爱迪生、法拉第一样,从小就能够多参加科学实验活动。
杨振宁表示,几年前,诺贝尔奖金委员会一改向来比较重视基础科学的做法,物理学奖颁给两名德国人,表扬他们把DVD容量增加好几千倍。委员会2009年又把物理学奖颁给高锟,正好显示诺贝尔奖金委员会越来越重视应用科学。原因在于整个世界的发展,整个人类的发展方向,以及科学自身发展的内在趋势,都是越来越重视应用。“综观二十世纪直到现在一百多年来所有重要的奖项,可以很清楚地看出,越来越从基础科学到发展性的科学、到应用科学这个方向上发展。
(二)、教学原因:
1、学生自身的需要
家庭实验项目不局限于课堂教学,使学生利用零碎和空闲时间,进行一些科学实验,从而弥补了常规科学课堂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足,拓展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与渠道,实现了人人参与、人人发展、人人都能享受成功的教育价值。让学生进行家庭实验,既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能力。通过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家庭实验可以使学生在一个心理状态比较宽松的环境中不受时间的限制,反复做,反复观察,直到满意为止。
《物理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形式有课堂内的探究活动和课堂外的家庭实验、社会调查及其它学习活动”、“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些都是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化学课程标准》指出:“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可见,指导学生做好家庭实验是学好科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符合科学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2、综合实践活动的需要
大面积进行家庭实验活动,将是科学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拓宽学生学习科学的时间和空间,并使综合实践活动得到落实。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而科学实验探究活动同样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二者的培养目标有极大的一致性,因此我们认为综合实践活动与科学探究实验活动的有机整合,能解决困扰着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难定、内容难选的被动局面,有利于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与实施。
3、某些实验本身的需要
一些时空跨度大、周期性长的实验,特别适合以家庭为据点予以开展,既能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观察和实验,又可以在深度上进行尽可能的挖掘。
4、学科本身的需要
科学课程更注重通过观察、测量、实验、探究,“在做中学”等实践性学习方式来学习。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2/7/7
农村初中寄宿制学校家庭实验开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