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 年下半年开始,全国范围又开始出现房地产开发过热的现象。对此,政府从严控土地和信贷两方面着手,控制房地产投资过快。2003年人民银行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这是对中小房地产企业是一个巨大打击。这份文件是 1998 年提出扶持房地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来,首次采取措施控制房地产投资过热,表明政府对房地产的态度由支持转为谨慎。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确认了房地产业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同时也标志着新一轮调控的开始。
在2005年1季度开始,部分地区房价呈现快速上升之势,引起政府的关注。而 2005 年之前的房地产市场调控,着重于控制房地产投资过快增长,对稳定房价的成效不大。
为了抑制投资过热、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房地产价格,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地产调控政策。2005年,国务院颁布“国八条”,建立政府负责制,将房价调控上升到政治高度。4月,国务院又颁布了“新国八条”,随着又出台了房地产调控操作层面的细化方案。2006年颁布“国六条”和对其进行细化的“九部委十五条”;2007年,土地、信贷、税收等为房地产降温的措施密集出台,从土地管理、房地产秩序、抑制投机(尤其是抑制外商投资房地产)、调整住房结构等多方面出击。 虽然投资开始平稳增长,住房结构得到一定的改善,但是房价越调控越上涨。到2007年下半年,虽然房价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是房价依然不断上扬。 2006年出台的“国六条”将中等收入和高等收入人群一起推向市场,这意味着至2003年以来,保障房惠及的人群范围进一步缩小,供需关系更加紧张,势必推动房价上涨。
(四)第四阶段(09年至13年)
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得国内的货币政策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上半年货币政策由“适度从紧”改为“从紧”,下半年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扩大,货币政策开始由“从紧”转变为“适度宽松”。2008年,在前期调控政策和金融危机的影响之下,房地产投资迅速减少,国际投资纷纷撤出,房地产市场进入观望状态,成交量日渐,房价也有所下降。然而在房价调控效果刚刚显现时,政策再次出现松动,最终导致前功尽弃。
2009年,在经济刺激计划和宽松货币政策背景下,房地产调控出现松动——银行推行优惠利率、降低地产开发项目资本金比率等。2009年年初,房地产行业“试探性抄底”,到年中“放量大涨”,再到年底预期政策出现改变而“恐慌性抢购”。2009年,许多行业深受金融危机打击,但地产业在政策的刺激下逐渐复苏,并且引来爆发式增长的一年。为了遏制房价过快增长,2009年中央出台了“国四条”结束地产刺激政策、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出让收支管理的通知》结束宽松的土地政策等。从09年末开始,调控政策开始逐渐加强。
2010年4月,国务院出台了“国十条”,11年出台了“新国八条”,12年讨论通过了《土地管理法修正案》,13年出台了“新国五条”,通过货币政策和土地政策相结合的方式,旨在抑制房价新一轮的过快上涨。
四、未来房地产市场发展趋势和调控
(一)房地产产业将逐渐放缓,并稳定发展
2020年,中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均GDP超1.1万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035年,中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总量超过32万亿美元,排名世界第一。中国的一线城市,将成为世界一线顶尖城市。中国成为世界强国是大势所趋。
在此时代的大背景之下,房地产总量未来8-10年内,将接近达到峰值,销售额将保持在15万亿元+的规模。
(二)租房产业的兴起,消费观念转型
但是另一方面随着房地产开发放缓,行业进入存量时代。地方及中央政府力推住房租赁市场发展的重磅文件接连发布。关于“购租并举”、“租购同权”新政陆续出台。
根据国家卫计委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中国有2. 5 亿多的流动人口。以北京为例,2015 年北京租房人士高达1/3。庞大的流动人口基数一定程度上催生了租房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越来越高的房价也是催生租房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数据显示,上海 2014 年住房自有率水平高达 70%,纽约的住房自有率近年来约维持在 30%到 35%的水平,而日内瓦和柏林其住房自有率仅有不到 15%的水平。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已经成为社会中坚力量的80后、90后,越多的人群选择租赁为主要的居住方式。
16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住房租赁企业,形成大、中、小住房租赁企业协同发展的格局,并提出鼓励房地产企业开展住房租赁业务。
(三)“存量时代”的房地产调控
数据显示,2016年,北京、上海的二手房交易额占比已高达74%、72%,交易额已超过6万亿元,占住房交易总额的比例达到41%。
因此,从这个关键指标看,中国目前总体上正处于由增量市场向存量市场转换的过渡期。
2017是调控政策不断升级,调控方向亦发生重大变化,土地拍卖政策史上最严,租售并举,户籍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等一系列举措陆续出台。这意味着行业的发展思路将从源头上被改变。
参考文献:
[1]刘凡,李秀婷.我国房地产调控政策回顾与探析[J].商业经济,2014(09):1-2+7.
[2]李洪林,彭立强.中国房地产市场政策调控效果研究述评[J].华东经济管理,2011,25(08):118-122.
[3]陈芳芳,张小平.房地产宏观调控效果及原因分析——文献综述[J].现代商业,2011(06):44.
[4]符啟勋. 基于土地管理的房地产宏观调控研究综述[A]. 武汉大学、美国James Madison大学、美国科研出版社.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gineering and Business Management(EBM2010)[C].武汉大学、美国James Madison大学、美国科研出版社:,2010:5.
[5]齐淑兰.房地产价格波动影响因素文献综述[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13):24-25.
[6]王睿. 房地产税收政策调控房价影响效果评析[D].复旦大学,2008.
浅析我国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和效果(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