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古建修缮工程如何在设计阶段开展造价控制工作呢?
首先,要求设计人员必须具有一种积极负责的敬业精神,本着对传承民族文化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好古建遗迹的踏勘调查工作,在尊重古迹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做好方案设计,合理控制工程造价。
古建筑价值的取向源于古建筑价值的判断信息,“因为很多的人类过去的记录缺乏历史文献,所以各个时期的文化资源就是主要的信息源”。而这些信息的真实性,往往是由勘察设计单位,对保护对象的历史现状所做的勘察是否全面和准确所决定的。设计人员须在全面掌握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前提下进一步研究古建筑的历史,尽一切努力去发掘与之相关的历史信息,有利于全面地了解古建筑的时代特征、结构法式特征、历史沿革及历次修缮印记,为古迹的修复提供更加有利的佐证。努力通过实测和必要的科学探测,掌握第一手实物资料,通过测绘拍摄照片,记录现状残破状况、安全情况,并说明损坏程度等。有时在设计阶段由于条件所限,难以对现状资料进行充分掌握时,要尽早创造条件在施工中进行勘察并及时对方案进行修改完善。涉及有些地面建筑已经无存的重建工程,必须对遗址进行清理和必要的勘察。
只有在充分掌握了古建筑的历史资料和现状资料后,才能编制出合理的设计方案,才能准确的编制出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才能真正将设计概算控制在投资估算之下。
其次,要积极推行设计招标,合理确定评标标准,选择最合理的设计方案,降低工程造价。
一个成功的设计方案应该是功能适宜,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统一体,只有当三者得以充分平衡时,建筑的价值才能充分体现,这就要求技术与经济有机的结合。但长期以来设计人员缺乏经济意识,设计思想保守,把如何降低工程造价看成是与己无关的事,而概预算人员也只管算数,不管设计技术问题,使技术和经济严重脱节,难以从根本上有效控制工程造价。为了增强设计单位的责任心,促进设计质量的提高,必须把设计单位全面推向市场,通过招标进行多种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优选设计方案。
古建筑修缮工程的设计方案的优越性应体现在是否能够以最低的费用真正实现古建筑的原真性和历史价值。比如设计人员在处理古建筑酥碱墙面时有两种方法,一是按原状重砌,二是剔凿挖补,前者虽然外观新了,使用年限久了,但与文物价值的减少相比有些得不偿失,而且工程造价也提高了。而后者,只要求去除酥碱等病害部分,然后根据缺失部分尺寸,用同材质材料进行局部镶嵌补齐,减少因剔凿给古建筑带来新的扰动。修复后墙体外观同样可以得到改善,如使用色调相似的旧砖修补效果会更好,而且大大降低了工程造价.。因此,古建修缮工程的设计招标应以此为切入点,综合考察设计方案的工程技术措施的优劣性,投资概算的经济性和合理性,并结合设计资历、信誉以及设计进度计划,设计组织方案,设计期的服务及施工期的后续服务等方面来进行综合评价。通过技术措施比较、工程造价分析和修缮效果评价,力求在技术先进条件下经济合理,在经济合理条件下确保技术先进,以最少的投入创造出最大价值。
第三,要推行限额设计。
浅谈历史建筑修缮工程的全周期成本控制(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