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建筑修缮工程的全周期成本控制
从古自今,人类在地球上足迹所到之处留下了大量极具技术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历史建筑,中国的故宫和长城,埃及的金字塔,希腊的雅典神庙等等奇迹般建筑无不让人叹为观止。那么有一个问题摆在我们面前,这些文物建筑年代久远,日晒雨淋,随时存在破败的可能,那么我们要如何在保存建筑物历史价值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最小干预的修缮,并且通过科学完善的手段进行全面的造价和成本控制呢?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历史古迹的保护开发也越来越重视。《再造历史街区》(小林正美【日】)中写道:我们研究室最大的目标就是使人们相信现在残存的街区是难能可贵的财富,就算没有保护制度,我们也可以通过强化这片土地的固有价值,激发城市活力,使二者能结合在一起。《2500年的文化古城保护与复兴之路》(王虎华著)中写道古城保护与改造是一道世界难题。举目四望,有的大拆大建,丢失了固有的历史文脉与价值,有的固守传统,却不能绽放出对现代人的吸引。我们对古建筑的保护要“护其貌、美其颜、扬其韵、铸其魂”,并力求抓住几个核心思想,一是敬畏、二是传承、三是工匠精神、四是舍得投入,但是我们要注意到舍得投入并不是瞎投入,而是有规划、有控制的进行投入。
但是,目前来看,古建筑维修的造价控制受到了几个难点的困扰,比如维修中遇到定额分部分项工程的缺失,如古建木石承重结构倾斜的扶正,部分承重木石构建的置换,并无相应定额可循,导致造价人员只能估算该分项总体价格。又比如在维修过程中不可
预见因素非常多,常常需要边拆边设计,导致原先维修造价的失控。
古建筑保护修缮工程不同于一般新建或改扩建的工业和民用建设项目,它是在原有古迹的基础上,以尊重原始材料和确凿文献为依据,对古建筑实施保护的实践活动。由于古建筑修缮项目不仅具有一般项目的建设周期长,生产要素价格变化频繁的特点,更具有施工过程中不可预见因素多,工程变更多的特殊性。正是由于这个特殊性,决定了古建筑保护修缮工程在项目建设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和实施阶段中造价控制与管理的复杂性。下面结合古建修缮项目各环节的措施和技术,针对上述三个阶段谈一下造价控制和管理方法。
一、古建筑保护修缮工程在项目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与管理。
从广义上讲,建设项目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与管理是通过项目可行性研究了解、掌握拟建项目的市场需求状况,资源、公用设施等存在和分布情况,合理选择建设地点,确定建设规模,进行建设方案的比较和选择,编制施工进度计划,估算项目总投资,并进行项目经济评价,技术评价和社会效益评价,从而确定项目是否可行,最终通过投资估算真正起到控制项目总投资的作用。
然而,古建修缮项目不同于一般项目。它的建设地点是原有古迹,建设规模是以原始材料和文献为依据的,它的建设目的不是单纯的财务上的经济意义,而更侧重于实现了社会的经济效益,其意义在于保存和体现古迹的美学和历史价值。因此,对于古建修缮项目在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首先要着重于史料的考证,论证其是否具有保存和修复的意义,辨清真伪,确定哪些需要修复,哪些不值得修复,从而确定规划方案和建设规模;其次,要合理确定建筑修缮标准即确定保护修缮的措施。古建筑保护措施的合理性决定着修缮保护项目的质量和水平,而衡量修缮的质量和水平,关键是要看修缮后古建筑自身价值得到了多少保护,安全隐患是否得到消除,是否最有助于其社会价值的体现,三者密不可分。并非仅仅是修旧如旧或焕然一新、金碧辉煌。这一点对控制工程造价尤为重要;第三,要根据建筑规模和修缮措施合理编制投资估算,充分考虑修缮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及不利因素对工程造价的影响,考虑市场情况及建设期间预留价格浮动系数,使投资基本上符合实际并留有余地。
二、古建筑保护修缮工程在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与管理。
拟建项目经过可行性研究并决策立项后,设计就成为工程建设的关键,其工作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建设质量和工程的造价。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忽视建设项目前期阶段的造价控制,往往把主要精力投入在施工阶段,审核施工图预算,结算工程造价。这样做尽管有效果,但毕竟是事后算帐,其结果是事倍功半。控制工程造价必须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建设前期阶段上来,尤其是要抓住设计这个关键阶段。据西方一些国家分析,设计费一般只相当于建设工程全寿命费用1%以下,而正是这少于1%的费用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度占75%以上。由此可见,设计质量对整个工程建设的效益是至关重要的,建设项目应逐步建立以设计优化为核心的和设计阶段为重点的建设全过程造价控制。
浅谈历史建筑修缮工程的全周期成本控制(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