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2新员工从最低层开始,改变他们旧有的观念和习惯,适应企业文化。管理水平高的公司总是压给新手们不胜负担的工作,使他们筋疲力尽,目的是打消他们自鸣得意的心理,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弱点,从而能够自觉地向他人求助,掌握企业所需的技能,成功地扮演自己的角色,并调整自己,适应企业的价值观和规范。
3.3.3让未来的领导者负责具体的工作。这是一个永恒的公式。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负责公司的核心义务,并从最低层的工作做起,让他们熟悉企业的一系列思想观念、行为模式、工作程序等等。
3.3.4加强企业最高层次文化教育。在保证满足员工基本需求的前提下,通过企业哲学、企业目标的教育,使员工具有更高的境界。在一个非常重视自我实现价值的公司,员工们一定会衷心耿耿地为公司工作。
3.3.5建立公司传统。所有的公司都有自己战胜困难、冲出劣境的回忆。这些故事能起到借古喻今的作用。人们不断重复这些故事,直到他们被笼罩上神秘的光环。
3.3.6树立榜样,忠实企业文化。为年轻的员工树立榜样非常重要。强烈的公司文化能够寻找出这样的先进分子,并起到示范作用,提高员工对企业文化的忠诚度。这样做才能使公司文化继续发展。
3.3.7建立人才市场。这样一来,高级副总裁们只能与新业务部门的经理们同场竞争最优秀的人才。过去被禁锢在死水一潭的企业里的人才,也能在诱人的工资和业务荣衰挂钩的股份的吸引下,加入到士气高昂的新队伍中去了。雇员必须认识到,干大事的最佳途径是参与创新。 3.4全员参与,促进企业文化建设
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一个由企业的核心层精心设计、管理层积极推进、企业内部全体员工在管理实践中视其为准则而共同遵守贯彻执行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养成和实践的过程,最终体现在员工的自觉行为上。企业领导者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是企业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员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者和建设者。一方面企业领导者要当好企业文化建设的决策者,着眼于企业长远发展进行战略思考,出思路、出理念,形成科学的经营哲学、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并以身作则,身体力行,进行相应的体制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另一方面,构建企业文化体系需要集中全体员工的智慧,培育企业精神、树立企业形象、打造企业品牌需要全体员工的创造,企业文化的深层次渗透没有员工的参与是不可能实现的。
优秀的企业管理者创造了优秀的企业文化,而优秀的企业文化更需要有企业全体员工的聪明才智、积极参与、共同遵守和自觉贯彻,否则,建设优秀企业文化就无从谈起。企业员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在他们之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企业文化建设的素材,特别是他们中间的先进模范人物在企业生产经营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等,集中地反映了企业价值观,而这些先进的思想和主体意识,正是提炼总结优秀企业文化的源泉。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使企业的目标、信念等深深扎根于每个员工的心目中,形成他们的共识,变成他们的共同信仰,使他们产生强烈的使命感、荣誉感和责任感,从而自觉地把自身利益、工作职责和企业的整体利益联系在一起,尽心尽力地做好本职工作。
3.5规范管理,建立配套的管理制度
企业文化需要有良好的企业制度作为支撑,成功的企业文化背后一定有规范性与创新性的企业制度在实施。为使企业文化能够跟上时代要求,适应市场经济变化和企业发展,企业制度要不断创新,树立适应市场经济的新观念,转换经营管理机制,形成既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又能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积极性和创新性的现代企业制度。
企业制度的规范性与创新性之间是一种互为基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7]。良性的循环关系是两者保持统一、和谐、互相促进的关系,非良性的关系则是两者割裂甚至矛盾的关系。作为企业而言,应该努力使企业制度的规范性与创新性因素之间呈良性关系,即:规范性的因素是创新的产物,现行的企业制度中规范性的因素是前期企业制度创新的目标,同时,又是下一轮创新的基础。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规范实施与创新的双重作用下不断完善,不断发挥其保证与促进企业文化发展的作用。
综上所述,企业文化具有一种强大的力量。有些物质资源也许会枯竭,惟有文化生生不息。企业文化是一种无形的生产力,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是无形的资产和财富。企业文化会极大的促进企业的发展,所以只要做到企业和企业文化的互相协调,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使两者同步运行,建设出一套优秀的企业文化来,一定会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起到积极的、不可估量的作用。
致谢:很幸运,在我大学的最后一次作业的完成中,能得到敖世友老师的指导与帮助,有了一次宝贵的机会跟敖世友老师接触。敖世友老师严谨治学的态度,在我的心里留下深刻的影响,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要学习敖世友老师的求实精神。这里,真诚的向敖世友老师说一句:敖世友老师,感谢您,谢谢您对学生孜孜不倦的教导,祝您一切都好 。
参考文献:
[1] 张文贤,朱永生,张格,《管理伦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4年出版[2] 王小锡,《经济的德性》人民出版社,2002年出版 [3] 汪洁,《企业管理伦理的运行机制探析》,经济经纬,2005年。
[4](美)伯曼编著,华晓亮,冯月圻编译,《未来企业之路》,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年第一版。
[5]弗郎西斯·福山,《信任—社会美德与创造经济繁荣》,海南出版社,2001年。
[6]刘平青,《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对策》.江汉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 [7]吴金法,《经营管理》,中国新闻传媒集团出版,2005年第3版。
浅谈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四)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