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竞争给企业带来强烈的冲击。这种冲击促使企业的管理理念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多数企业接受先进管理理念,并具体实施企业文化建设,由封闭地搞生产经营,转而主动向社会展示企业自身形象。但是,仍有个别企业对于企业文化建设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或宣传阶段,有的虽然进入了具体实施阶段,但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 中小企业;企业文化;构建障碍;解决思路
【正文】: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手段,是企业战略实施的重要支柱,是企业经营管理的灵魂,是企业和国家的未来的不可估量的财富。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竞争之所在,企业必须重视和积极实施企业文化建设,在建设中我们要深刻领会企业的文化渊源,明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及其现存的弊端,积极拓展企业文化的未来发展方向,且采取具体可行的措施来保证并加速企业文化建设。
一、企业文化概述
(一)企业文化的概念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文化大背景下形成的、与企业同时存在的一种意识形态和物质形态,是企业这种人类经济生活的基本组织之中形成的组织文化。它与文教、科研军事等组织的文化同属组织文化的大范畴,但在表现形态上又具有独特的性质,所感受到的气息与在军营和在大学所感受到的气息显然是不同的。这些不同就是各种企业文化的差异性不同点,这也正反映出企业文化的客观存在性和真实性。总而言之,企业文化是指企业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总和,也是指以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意识形态。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1. 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理论基础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其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企业文化的哺育。企业文化是一种力量,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它对企业兴衰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甚至是关键性的作用。所以,企业文化理论所构建的人本管理思想体系重要的价值不仅在于阐明了一套管理的独特方式,丰富了管理的内容,更重要的是为企业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2. 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目标和手段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价值观念,主要是指这种企业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导向作用,它对企业管理的导向作用体现于企业文化的两个特征:一方面,企业文化是由个体人力资源在社会化过程中带到企业里去的社会文化、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目标。另一方面,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员共同的行动准则和行为指南,直接影响员工的行为方式。
3. 发挥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的道德规划作用
企业文化是企业形象的核心和灵魂,企业经营活动不仅要赢利,还要符合道德的要求,要有良好的企业形象。企业形象与企业文化是一种标和本的关系。企业文化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这种道德规范,它能够有效地约束企业采取道德管理与行为,从而为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文化支撑,树立好的企业形象。企业如果能够遵循一些共同的道德规范,就能够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企业经营环境,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广大的空间。
4. 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对现代管理方式变革的推动作用
众所周知,实施现代化管理必须要有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必须依靠企业文化的培育。制度是一种外在的具有强制性的刚性约束,文化则是内在的自我认同的弹性约束。企业文化把文化的特点和规律运用于经营管理之中,把传统的员工管理的经济、制度主导方式改变为文化主导的方式,注重挖掘开发员工内心美好优秀的元素,并使它升华为理性的认知。有机地结合二者的作用,能有效地提高管理水平,这样,企业文化就能成为现代管理方式变革的重要推动力量。
(三)企业文化的类型
1. 按行业分类
严谨型企业文化。其主要特征为:对产品质量要求比较高,要求员工必须爱岗敬业、严谨细致,企业各项制度完善,执行比较严格,在企业内部形成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文化氛围,适用于精工、机械等产品精度要求高的企业。
创新型企业文化。其主要特征为:对产品技术先进性要求比较高,只有技术领先才能保持竞争优势,要求全体员工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各项制度和规章以创新为导向,在企业内部形成鼓励创新、欢迎变革的文化氛围,适用于技术密集型企业,如数码产品行业。
卓越型企业文化。其主要特征为:对产品和服务的品质要求高,要求员工必须树立追求卓越、勇创一流的意识,不断更新观念,超越自我,适用于日用品生产企业和服务业等。
灵活型企业文化。其主要特征为:要求企业必须对竞争形势迅速作出反应,及时调整战略,采用灵活形式适应周围环境,保持竞争优势,适用于商业企业等行业。
混合型企业文化。其主要特征为:对产品、市场反应速度、经营战略等各方面要求都比较高,必须不断提升综合能力、全方位出击才能保持优势,适用于家电制造业等行业。
2. 按管理风格分类
集权型企业文化。其丰要特征为:在企业内部权力比较集中,企业负责人在企业中处于核心和强权地位,部署工作多采用命令方式,企业制度不完善,对员工信任程度不高,员工自主决策权少,以接受命令为主,员工的能动性和主动性发挥不够。
民主型企业文化。其主要特征为:在企业内部实行分权,员工在工作中各负其责,对员工高度信任,在企业内崇尚自主决策、自我管理,员工的积极性调动得好。
引导型企业文化。其主要特征为:在企业实行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管理者根据员工的实际情况,一方面注意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又积极引导员工的行为,使员工价值取向与企业日标相一致。
3. 按员工激励方式分类
物质导向型企业文化。与当地消费水平相比,员工总体收入还比较低,物质不够丰富,员工的需求层次普遍不高,仍以解决温饱、保证安全作为基本需求,员工注重实惠,企业制定经营目标、规章制度、行为规范必须考虑员工的经济利益,并且以物质激励作为调动员工积极性的主要手段。
精神导向型企业文化。员工的物质生活已经比较丰富,需求层次比较高,注重精神方面的追求,更加注意实现自身价值,企业制定政策和相关制度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员工的合法权益和人格,以精神激励作为调动员工积极性的主要手段。
复合型企业文化。员工素质参差不齐,需求层次各有高低,人员成份比较复杂,企业制定经营目标和各项规章制度时,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员工的实际情况,合理区分标准和要求,对不同员工采取不同的激励手段。
(四)企业文化体系构建要素
对企业文化体系构成要素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如日本有学者把企业文化分为物质部分(包括企业的设备、资源、建筑等一切器物)、动态部分(外显的行为方式)、心理部分(知识、态度、价值体系等)三个层次,称为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观念文化。结合中国企业实际和特点,根据企业文化的内容,将企业文化分为三个层次:精神层、制度层和物质层[ ]。
二、中小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类型与误区
(一)中小企业界定
中小企业是相对大企业来说的,规模小的企业。中小企业从广义上说,所有除了大型企业以外的企业都可以归纳进来,包括中型、小型和微型企业;狭义上则是指中型、小型企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中企业在行业、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上都有一定的规定。在职工人数规定上,我国的促进法提到,对于工业企业,员工人数在2000人以下,300人以上是中型企业,在300人以下是小型企业;对于服务业企业,如住宿和餐营业,员工人数在400人以上是中型企业,在400人以下是小型企业。在国际上,对中小企业的员工人数规定也相类似,一般来说,员工在10名以上,100名以下的企业是小型企业;员工在100名以上,500名以下的企业是中型企业。在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的规定上,我国提出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都在5000万元以上的是中型企业,在5000万元以下的是小型企业。
(二)中小企业企业文化模式类型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1/6/6
中小企业企业文化建设问题探析-2018免费^论文(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