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奔跑吧兄弟》节目的收视离涨,对于引自韩国的真人秀节目模式的质疑和化及节目内容的批评之声始终没有消失,“奔跑吧兄弟”官方微博便充当起了“新闻发言人”的角色,通过在微博上发布节目制作的幕后花絮和故事,满足受众“窥视”也理,并对节目中嘉宾表演真实性的质疑,游戏规则设计不合理、取缔拍摄行程等外界质疑和传闻,给予实时回应,积极引导舆论,维护和提升节目的品牌形象。
三、对国内真人秀节目本土化发展的思考
(一)为何本土化
从近几年国内明星真人秀节目本王化的实践来看,引进己经不成问题,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将引进的节目改造成为适合我国电视观众收看的本±化的节目。引进节目的本土化创新,应该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节目所宣扬的价值应该与我国观众的审美习惯相符,与国内的现实价值取向、道德伦理相一致,更应在节目中融入中国元素,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明星真人秀节目为何必须本王化,笔者认为:一是,历史文化与思维价值不同,直接导致了中西方价值取向的不同因此,对于明星真人秀节目的引进上,需在把握好共性的基础上,更多的融入中国特色,符合我国观众的审美习惯;二是,目前我国国家审核机构对于迄种带有游戏特征的真人秀节目形态,仍持一种审视和批判的态度。因此,中国的明星真人秀节目,需要在经济效益与主流意识形态上寻找一个平衡点。
(二)当前真人秀节目本土化存在的问题
1、同质化严重阻碍多元化
近两年我国的真人秀节目数量越来越多,种类也越来越丰富。但有一个现象引起了观众的注意和相关专家的忧虑:我国的真人秀节目进入了“同质化”的怪圈,跟风现象严重,节目的差异度并不明显。
“同质化”的一个最重要的表现就是节目形态相同。以音乐类真人秀节目为例,浙江卫视从荷兰引进的《中国好声音》自2012年7月火力开唱,在整个夏季点燃了热爱音乐的人们的狂热。有关数据显示,自开播以来,中国好声音连续8期收视持续上升,在第六期节目中,收视率更是突破4%。在同一时间段各个卫视的竞争中收视率更是遥遥领先,其领先优势更是让兄弟频道望尘莫及。《中国好声音》的成功让其他卫视蠢蠢欲动,随后音乐类真人秀节目蜂拥而至,《中国梦之声》《中国最强音》《最美和声》等,大大小小的真人秀节目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在众多的节目中,能让人们记住,并津津乐道的大概就只有《中国好声音》了,其他的节目如昙花一现,这种跟风的节目制作模式,带来的不是繁荣,而是毁灭。
“节目的简单复制,观众的审美疲劳等,把“同质化”的恶果放大到极致。虽然短期内的模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节目规避一些风险,获得一定的利益,但一味的模仿会使节目之间的竞争变得毫无意义,只能靠噱头,炒作博人眼球,从而使此类节目丧失魅力。”
2、人为干预多降低真实性
在“收视率才是王道”的电视业中,制片方为了提升收视率,在节目的拍摄和剪辑上都会采用甚至过渡使用电视剧的手段,以加强节目的感染力。比如,在《我是歌手中》中,专业评委过多画外音的介入,不断的引导观众的思维,观众很容易被这种“真实”所诱导;在《爸爸去哪儿》节目制作中,对于孩子们友爱的细节处理上,制作方总将某些朦化暧昧投射进来。其次,明星真人秀节目的参与者与平民真人秀有所不同,他们都是经过训练的演艺明星,在面对镜头时,或多或少的表演成分己经成为一种本能反应。据戴颖洁的《<奔跑吧兄弟>官方微博用户评论的内容分析》一文调查显示,节目第一期样本中对人物的否定态度占46%,第二期样本中对人物的肯定态度占33%,其中25次提到谢依霖,占肯定评论的75.76%;第H期样本中对人物的肯定态度占22%,其中共有11次提到欧弟,占肯定评论的50%。观点集中于认为台湾艺人的“综艺感”比较强,谢依霖和欧弟在节目中敢于为节目效果自我牺牲。可见明星们能否抛弃偶像包狱,展现真实的自我,是影响受众评价的关键所在。
3、过度娱乐缺乏文化内涵
明星真人秀节目如火如茶的时代,各大电视台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最大的关注度,逢迎公众的低级趣味,收视率第一的电视商业逻辑,使得节目越发低俗化,从根本上降低了电视观众的审美品位。如2013年的两档明星跳水真人秀节目《星跳水立方》和《中国星跳跃》中,明星落水的窘态、游戏环节中糕险刺激的看点和对明星身体的窥视以及花边新闻,来换取高收视率,将体育精神过渡娱乐化,打破了“娱乐”与“专业”的底线,迎合观众的“窥私”必理,造成公众审美品位的下降。东方卫视的《舞林大会》,节目中明星穿着大胆,大都“透视装”、“露背装”等开放性的裸透衣着博得受众的视觉冲击,背离了 “让必灵起舞,让梦想高飞”的节目宗旨。无疑,如果一档节目只是在形式上迎合观众,而在内容意义W及文化内涵上做深度的挖掘,那么这档节目的是不会有长期生命力的。
4、本土化改造创新力不足
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研究——以《奔跑吧》为例(六)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