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版节目 Running Man 每期都会设置特定的情景, 主持人与嘉宾在特定的情景中根据提示完成任务,不断地通过游戏得到线索,最终实现虚拟情景的胜利。例如在《圣诞超能力者特辑》中,七位成员分获不同的超能力,有的可以统治时间,有的可以使时光倒流,有的可以使用分身术。 特殊的人物身份设定带给观众新奇感, 不同身份的主持人与嘉宾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又不断产生矛盾冲突, 增加了节目的看点。 而在《寻找生命之水》中,节目组将“珍惜水资源”作为节目的主题, 主持人与嘉宾要不断地去完成任务,拯救最后的生命之水。 主题的选择与现实紧密结合, 给观众以警醒, 达到传递珍惜资源价值观的目的,展现节目正能量。
(3)制作精良的拍摄和包装
一档好的节目离不开精致的后期剪辑。 RunningMan 在后期的剪辑中,采用大量平行、交叉、重复的蒙太奇手法。 交叉蒙太奇将图像进行跨时间、跨空间的组接,使观众可以同时看到多位主持人的表现,对局面具有全方位的了解。 重复蒙太奇则将一些明星的失误场面、成功瞬间进行重复播放,配以合适的字幕与音乐增加笑料,制造波澜起伏的小高潮。此外,节目还经常使用特效增加节目的可看性, 如镜头的慢放、闪回、拉伸、定格等,以此来调节节目的节奏,制造悬念,突出重点做到张弛有度。 非常规的镜头也带给观众特殊的视觉体验,增加了节目的娱乐性。多景别的交叉剪辑是 Running Man 的又一特色,全方位的拍摄使得节目积累了大量的素材, 对一个场景可以采用多个机位的多种景别交叉剪辑,为观众呈现出全方位无死角的视觉体验, 体现出其后期制作的精良。
(三)《奔跑吧》与《running man》的差异性对比
1、中韩合作的优势互补
为《奔跑吧兄弟》奠定了一定的粉丝基础。如今《奔跑吧兄弟》的热播,使《running man》在中国的关注度一路攀升。具有2014年《running man》独播权的爱奇艺的官方数据显示,最新几期的《running man》的播放量达到了60%以上的增幅。
中韩两版的聚合效应十分明显。第五期,韩国七个明星主持在《奔跑吧兄弟》中亮相以后,《running man》在百度热搜的排名榜上一跃榜首,其中韩版跑男主持宋智孝成为上升最快的检索词,新浪微博的热门话题更是被《running man》长时间占据。由此看出,《奔跑吧兄弟》开启了我国“舶来”综艺的新模式,中韩两版跑男的“联合开发”成为一次成功的尝试,更成为综艺节目的一种发展趋势。
2、文化内涵与看点设计
《奔跑吧兄弟》与《running man》在节目中都通过特定场景的游戏,展示团结友爱温暖的“治愈系”元素,倡导团队协作、自我牺牲和敢于冒险等“正能量”优秀品格,但二者在文化内涵上各有侧重,其表现出的节目看点也各有千秋。
“戏仿”,即戏虐模仿或滑稽模仿,戏仿是在自身作品中借助其他作品元素,以达到调侃、嘲讽、游戏甚至致敬的目的,属二度创作的一种;而对于娱巧节目而言,戏仿本身就是一种娱乐性的解构,通过模仿者的逼真表演,观众在也领神会之间放声大笑。由于《奔跑晒兄弟》中的明星团队大多为演员,故善于挖掘中国大众耳熟能详的经典影视作品为素材,通过对经典影视人物形象、故事娇段的“戏仿”,经典台词的“恶搞”,和影片中经典场景的运用来制造娱乐氛围,引发观众的共鸣。
(四)《奔跑吧》本土化创新及成功之处
1、游戏、角色、情景的本土化
《奔跑吧,兄弟》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源自于节目游戏设置的本土化。首先,《奔跑吧,兄弟》中游戏的本土化是建立在大量的原创游戏的基础之上的——据相关研究者统计,与《Running Man》相比,《奔跑吧,兄弟》中的原创游戏比例达到了 60%以上。虽然沿袭了韩国版的指压板和铃铛使者撕名牌大战,但也独创了春饼上菜顺序加飞椅惩罚、西湖水上漂乒乓球大战等游戏环节,节目结合奔跑的特色让运动贯穿全局,带动起一场全民运动风潮。即使是经典的指压板游戏也已进行了本土化融合,第一期第一个环节的指压板场地选在跳广场舞的地方,以神曲《小苹果》开篇,动感的音乐加上广场大妈,增加了观众的熟悉感。其次,《奔跑吧,兄弟》的本土化还来自于将原有的游戏与本土化场景的结合,从而实现游戏的另一重意义上的本土化。
中国版跑男对于主持团的年龄和从属职业进行了本土化创新,韩国版主持团年龄跨度较大,遍布 60、70、80 后各个年龄层,大都是在韩国的影视剧中出演过喜剧角色,整个节目的游戏设置更多的是通过在游戏环节中让明星出糗来提升节目的收视率。从节目中明星的出身来看,其中有主持人也有歌手,还有职业演员、模特等。总的来说,集合了各行各业的娱乐圈人士。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4/7/7
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研究——以《奔跑吧》为例(四)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