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内部控制在企业中发挥者重要作用。
但是内部控制的现状有很多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控制环境薄弱、风险把控不足、会计信息失真、内部监督缺乏等,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本文通过认识企业内部控制,结合我国内部控制中的问题,提出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关键词】:内部控制 问题 完善措施
【正文】:
一、 企业内部控制概述
现在内部控制概念的完善是在20世纪40年代首次提出的。
内部控制制度的概念在内部牵制思想的基础上产生,他的形成是传统的内部牵制思想与古典管理理论相结合的产物。内部控制定义首次正式提出是在1949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所属的审计程序委员会发表的一份题为<内部控制:系统协调的要素及其对管理部门和独立公共会计师的重要性>(Internal Control:Elements of a Coordinated System and its Importance to Management and the Indepent Public Accountant)的特别报告。定义“内部控制包括一个企业内部为保护资产、审核会计数据的正确性和可靠性、提高经济效率、坚持既定管理方针而采用的组织计划以及各种协调方法和措施。这个定义有可能比这个术语所包括的意义要广一些。它承认内部控制制度超过了与财会部门直接相关的事项”
(一) 内部控制的性质
内部控制是企业所有成员参与的,包括董事会、经理层和所有员工,为企业实现如下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确保企业遵循法律法规、确保信息真实和可靠,提高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促使战略有效实施。
(二) 内部控制产生的原因
一是受国外管理思想的影响,二是受国内企业管理形式所迫。内部控制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内容随着组织对内强化管理,对外满足社会需要而不断的丰富和发展。
(三) 内部控制的要素
被人们广为接受的是COSO(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内部框架。1992年发布的COSO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这份报告堪称内部控制发展史上的历程碑。COSO委员会指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以及其他员工实施的,旨在为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性等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COSO提出了内部控制相互关联的五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
(1)控制环境包括员工的忠实和职业道德、人员胜任能力、管理哲学和经营作风、董事会及审计委员会、组织机构、权责划分、人力资源政策及执行。
(2)风险评估包括经营环境的变化、新技术的应用及企业改组等。
(3)控制活动包括职务分离,实物控制、信息处理控制、业绩评价等。
(4)信息与沟通包括确认记录有效的经济业务、采用恰当的货币价值计量、在财务报告中恰当揭示。
(5)监控包括日常的管理监督活动、内部审计及外部团体进行信息交流的监控。
(四) 内部控制基本结构[1]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1/8/8
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2019免费^论文(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