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民同志承前启后,在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后,在党的十四大和十五大上,明确指出要积极扩大我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和全球多边贸易体系。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中,把“走出去”战略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上来, “走出去”战略作为国家战略正式被提出。
3.加速实施期
以胡锦涛同志和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连续两代党领导集体,对“走出去”战略进行了加快实施和进一步推进。“十二五”期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设立自由贸易区、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等。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拓展,一个更高水平的开放格局正在形成。
(三)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方式
1.资源开发型
通过对外投资进行资源开发,弥补我国国内经济建设的资源短缺以及造成的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特别是石油、煤炭、稀有重金属等战略性资源和关系生态环保的资源(如森林、木材等),以保证我国经济持续的发展。
2.出口导向型
主要是通过直接投资的方式规避东道国贸易保护主义的限制,这样的直接投资可以在当地设厂,就地生产就地销售,维持原有的市场,或开辟新的市场,或转向没有受到出口限制的第三国投资生产,然后出口。
3.市场寻求型
为巩固和扩大市场占有份额,我们在外企业可以向当地消费者提供服务,在当地投资设厂进行生产、销售及售后服务,以尽可能的扩大市场,进而占据市场。
4.技术研发型
这种类型主要是在发达国家投资设立高新技术研发中心或高新技术产品开发公司,将开发出来的产品交由国内母公司的企业进行生产,然后再将产品销往国内外,即“国外研发、国内生产、国内外销售”的方式,这种类型的对外直接投资方式,可以缩短新产品开发周期,降低成本,获取最新技术,加速我国产品的升级换代。
(四)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性
经济全球化已是现代世界经济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目前各国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成为一种潮流并推动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在新的国际经济环境中,无论从开拓市场空间,优化产业结构,获取经济资源,争取技术来源,还是突破贸易保护壁垒,培育中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跨国公司,“走出去”都是一种必然选择,也是中国对外开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的重要标志,对实现中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中国企业自身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1.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
目前,尽管我过经济总量、外汇储备、对外贸易量等指标都居世界前列,但是我国对外投资还处于起步阶段。我国的对外投资状况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国际地位是极不相称,面对未来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国企业应当积极参与到国际投资的潮流中去,争取国际竞争的主动权。
2.利用国内外的资源和市场,进一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中国加入WTO以来,随着贸易壁垒大量减少和保护期截止后各行业的进一步开放,国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许多企业要同时与国内同行和国外跨国公司争夺市场。目前许多行业形成了买方市场,造成各厂家相互压价和大量工人失业的恶性竞争局面。我国有竞争能力的企业可以在海外投资设厂,更好地利用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和资源,把国内过剩的劳动力、原材料等出口到国外市场,创造外汇收入,促进国内的经济结构调整和资源充分配置。
3.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加速我国企业国际化扩张进程
中国已然成为“世界工厂”,在保持中国制造业优势的同时,还应向产业链高增值环节迈进,通过提高引进外资质量和扩大对外投资,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中国在国际分工中扮演的角色。通过国际化经营向境外转移过剩生产能力,从而可以使国内产业生产能力向国外延伸,为国内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来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4.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关系,提高我国的国际经济地位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2/6/6
论我国企业的“走出去”战略-2019免费^论文(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