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阶段面临经济发展与资源短缺、国内市场需求不足和部分行业生产能力过剩两大矛盾,因此必须充分发挥政府在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中的政策顾问、信息平台和坚强后盾作用。行业主管部门或行业商会应成为中国党和政府、外国国家政府真实了解在外投资的中国企业的一扇窗口,多为他们争取政策支持,解决实际问题和提供人文关怀;另一方面,要动态地、全面而详细地将中、外各国政府、外交、商务、贸易、资源以及各相关金融机构、行业协会等部门,有关支持中国企业海外发展和投资的优惠、鼓励政策及通联信息汇集成册,并提供一站式政策咨询服务,帮助中国企业把握相关政策并吃透用活,特别是协助中小企业做好境外投资的总体规划,在产业方向和区域方向上,为中企“走出去”做好引导工作。
3.加大资金、税收及保险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1)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强银行对企业经营活动的调控和服务。1)构筑以中央银行为领导,以国家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机制的新功能,特别是强化和完善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职能。2)推进专业银行的企业化经营,逐步取消金融业的专业分工,实现专业银行综合化的职能转变。3)实行灵活的利率政策,发挥利率对企业投资的杠杆作用。发展金融市场,为企业提供广泛的融资渠道。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要求银行调整信贷结构,合理投放资金,它们不能再包所有国有企业的全部资金的需求。企业融资渠道应当拓宽,发展金融市场是拓宽企业资金筹措渠道的重要途径。4)发展金融市场有利于塑造国民储蓄变为投资的新体制,促进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强化市场信用对企业的约束,改变银行信贷供给制,分散银行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益。5)更新观念,完善金融机构的服务功能。长期以来,银行经营的内容主要是存贷业务,业务单一,服务范围狭窄银行应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中,树立为企业服务的思想,并拓宽为用户服务的领域,即以贷款支持为“龙头”,为企业提供融资、担保、租赁、结算、咨询等全方位多功能配套服务,做到国内业务与国际业务、本币与外币、信贷与结算相结合,发挥金融整体优势,凭借金融联系面广、信息灵通的特殊功能,更好地支持企业的发展。
(2)建立起鼓励先进企业,鞭策落后企业的税收机制。从长远看,税制改革必然在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后强化税收调节经济的职能,进而为企业提供一个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
(3)为海外投资提供保险。国内企业到海外投资办企业所遇到的风险将比国内大。面对海外投资的风险,除企业自身采取一些防范风险的措施外,国家可成立全国性的海外投资保险机构,专门负责为中国的海外投资企业提供政治和经济等类别的保险。
五、结语
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旋律。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腾飞和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和世界逐步的接轨,我国企业坚持“走出去”这条道路已成为必然。实施企业“走出去”战略,对于我国调整产业结构,转移过剩的生产能力,获取境外自然资源和先进技术,突破贸易壁垒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我国的“走出去”战略已经有了很大发展,但是就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具体情况而言,在一些方面我国对企业“走出去”的重视态度还是不够,例如对于企业对外投资的法律制度不健全、外汇管制严格、信息收集不力等,致使我国企业在世界上没有足够的影响力,无法形成规模经济,很难和国际上大的跨国公司抗衡,也很难造就国际化品牌。在实施“走出去”战略时,我国政府要积极地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的对外投资法律体系。但是贯彻执行 “走出去”战略的主体是企业,所以企业自身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我国大部分企业综合竞争力不够、经营管理体制落后、国际复合型人才匮乏,这些都制约着我国企业的发展,所以我不仅要积极响应政府的各项政策措施,为自己的发展做好规划,更重要的是要着眼于企业自身的发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体制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我相信中国企业一定会逐步在国际上找到自己的定位,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创造自己的品牌,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王艳丽.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选择 [J].时代经贸,2007,(9).
[2]刘绵勇.跨国经营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3]王梦婷,孙芮,马建军.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J].丝路视野,2017(8):31-31.
[4]孟现杰.劳资关系对我国“走出去”企业国际竞争力影响的实证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4.
[5]周彧,张阳.“海外中国”走出去战略模式研究 [J].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 18(6):70-74.
[6]陈燕.我国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战略选择分析[J].企业改革与发展,2005年第11期.
论我国企业的“走出去”战略-2019免费^论文(六)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