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通过对外投资增加两国的贸易来往,不仅可以发展国内经济,促进文化交流,增进两国人民的感情,进而加强两国间的关系,而且,国家通过具有宏观影响力和国家长远发展战略意义的对外投资,还能够提高国家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在国际资源分配中争取一个更加有利的形势并改善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关系。
二、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现状
中国企业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发展,慢慢的摸索出了一条自己“走出去”的道路,目前来看,我国企业在“走出去”战略的号召下,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对外投资规模快速增长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企业“走出去”发展势头良好,企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2014年,中国在全球分国家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排名中首次步入全球前十行列;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实现历史性突破,创下了1456.7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占到全球流量份额的9.9%,同比增长18.3%,首次位列全球第二位,并超过同期吸收外资水平;2016年全年我国共对全球164个国家和地区的7961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实现投资1701.1亿美元,同比增长44.1%,是2012年投资规模的近两倍,创下了中国对外投资的新纪录。而且,在投资主体上,几年前中国的对外投资几乎全部由大型国有企业进行,现在中国的私营企业则成为对外投资的生力军,在很多领域反超大型国企。2015年民营企业投资达到207宗,国有企业虽数额较大,但数量仅为80宗。
(二)对外投资领域不断拓宽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对外投资的领域在不断拓宽。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投资领域主要集中在承包建筑工程、咨询和服务业,机械加工制造业较少。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和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行业集中在贸易、资源开发、加工装配、交通运输、工程承包、旅游餐饮等,并呈现投资领域多元化发展。目前,中国对外投资已经拓展到营销网络、航运、物流、资源开发、生产制造和设计研发等诸多领域,而且境外投资的产业重点与国内经济发展的结合也更为紧密。
(三)对外投资方式多元化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进,我国对外投资的方式日趋多样,有经济学者曾经把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投资方式归总结为十种:一是海尔“安营扎寨”方式;二是TCL品牌共享方式;三是联想借船出海方式;四是华为技术领先,形成品牌优势方式;五是长虹产品代理方式;六是中石油、中海油资源互补方式;七是海外上市,借鸡生蛋方式;八是温州“星火燎原”方式;九是广阔天地对外承包工程方式;十是大有作为劳务合作方式。虽然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方式多种多样,但近年来,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已开始由绿地投资向跨国并购等方式扩展,并以跨国并购方式为主。
三、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面临的问题
我国企业目前在企业自身不懈努力及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已经渐渐的步入正轨,但是由于各地区文化、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也严重制约着我国企业在外的发展。
(一)企业层面
1.政治与法律环境不同,劳资纠纷不断
由于政治环境与法律环境的不同,国外对员工社会福利保障措施、雇员比例等的法律制度与国内法律相差甚远,国内企业的相关制度已经无法适应国外员工的需求。近年来,我国对外投资经营企业正在面临越来越多的劳资纠纷,主要表现为员工所要求的加薪问题和企业对员工的辞退问题上。例如,首钢秘鲁铁矿公司因工薪问题而多次发生集体罢工事件,每次都给企业带来高达几百万美元的直接经济损失,这样的罢工已经令首钢秘铁高管们忧心忡忡。对于劳资问题,多数中国跨国企业对此很难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和知识准备。
2.地域文化差异,企业“水土不服”现象频现
企业是在一定的地域环境中形成的社会经济组织,是人类生产活动社会化的主体,任何企业都会受到所在地的环境条件、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由于跨地域经营企业面对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地域环境、不同的宗教信仰和不同的社会制度,因此必然会产生地域文化冲突。从企业文化的内涵来看,这种冲突主要体现在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以及行为文化等方面;而从经营管理的角度来说,这种地域文化冲突则体现在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计划、组织、领导、人事、激励、沟通等)和各个层次上(从宏观决策到操作细节,甚至态度、表情等)。总的来说,地域文化冲突主要表现在交流与沟通、激励体系、决策过程、人际关系管理、伦理及法制观念等方面。
管理大师德鲁克指出到不同的地域、文化背景进行跨地域经营的企业,作为“一种多文化的机构”,一般会产生文化差异,而文化差异的客观存在,又会在企业中造成文化冲突。而著名学者戴维•A•利克斯也认为“但凡跨国公司大的失败,几乎都是仅仅因为忽视了文化差异――基本的或微妙的理解所招致的结果。”
3.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匮乏,海外投资管理混乱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3/6/6
论我国企业的“走出去”战略-2019免费^论文(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