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终还得归结到人才的竞争。全球经济一体化正在稳步的推进,要求我们一定要有足够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储备。当前,我国跨国经营企业多数缺乏具有国外文化、法律、国际经贸知识的高素质人才,尤其是既懂外语,又懂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领导人才。特别是大多数中小企业,起点低、人才储备更是匮乏,对于国际市场行情判断不准,很难与其他国际经济实体进行竞争。多数民营企业,境外管理人员大多采用“血缘、亲缘或地缘”式组织管理模式,“任人唯亲”、“因人设职”的现象十分普遍;国营企业所选派的境外企业管理人员,往往也是国内临近退休的领导或是“关系户”,选派境外工作几年作为一种慰藉,致使有不少企业管理人员不具备跨国经营应具有的素质,这不仅制约了企业人才的正常使用,也严重妨碍了企业自身素质的提高。而且,我国一些国内投资主体对其境外企业或境外投资项目监管力度不够,缺乏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造成效益不高等问题。有的企业好大喜功,将有限的资金用于多个项目的发展,不能制定明确的发展目标和规划,致使海外企业数目的增长快于投资规模的增长,加上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导致本来增长的企业最终走向了灭亡。
4.自身实力不强,企业国际竞争力弱
我国大部分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薄弱,致使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还不够;没有合理、明确的发展战略,导致企业在决策上出现失误。譬如,盲目扩大规模、盲目搞多元化、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缺乏、现有产品毫无特色等现象极为普遍,一些行业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不适应市场需要,根本无竞争优势可言,因而无力参与国际竞争,甚至连国内的市场份额都难以保全。
5.品牌意识欠缺,国际影响力不高
在现代经济中,品牌是一种战略性资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源泉。许多跨国公司认为,成功品牌的价值不仅在于它们能够保证将来的收入,增加顾客对公司产品的需求,更在于企业出现危机时能给他们予以支持,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品牌价值会给企业带来高额的利润,世界排名前250位的大公司有近50%的市场价值来自于无形资产,而对于某些最著名的公司而言,这个比例甚至更高。中国虽然是制造大国,但具有国际号召力的中国品牌目前还并不多。有数据表明,中国企业在品牌投入中,无投入的占21%,投入0-0.5亿的占3%,投入0.5-1亿的占18%,投入1-1.5亿的占3%,1.5亿以上的占18%,另有37%的企业对自己在品牌上的投入没有详细统计数据。中国企业品牌建设和品牌意识不强,品牌的投入占整个销售额的比例相对偏低。而国际品牌企业对品牌推广部门搭建都比较完善,有97%的企业设立了专门的品牌管理和推广部门,没有设立品牌推广部门的仅占3%,88%的企业分管品牌工作的负责人由企业副总裁以上的人担任,12%的企业无专人管理。中国品牌与国际品牌间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还很难感受到品牌价值带来的好处。
(二)政府层面
1.对外投资立法不健全
海外投资是一种涉及因素多、管理幅度大、技术要求高、宏观调控性强的复杂的高层次的投资经营活动,具有跨国性、实体性、控制性和高风险性。海外投资管理法制化是其自身特点的基本要求。纵观世界新兴发展中国家和一部分发达国家的海外投资立法,大多从海外投资的审批监管、海外投资的保证、海外投资的金融税收和海外投资鼓励与支持等方面加以立法,构成一个完整的海外投资法律体系。而我国目前尚未形成一部统一的海外投资管理法典,多为国务院部委发布的行政法规以及政府有关主管部门的内部政策。海外投资的各个过程不能得到法律的充分保障,甚至有些法律法规在相同的投资过程中还存在相互抵触的现象,我国对外投资立法缺乏系统性和稳定性。这些都不利于我国进行海外投资的投资者把握和遵循,也不利于国家的监管和保护。我国海外投资立法存在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正是部分海外投资企业举步维艰的症结所在。我国现阶段关于海外投资立法的滞后和现存法律的不足,使得我国企业缺乏法律保障,这就制约了我国企业海外投资的发展。
2.政府导向功能较弱
中国企业的跨国行为,一方面要靠市场经济的作用,另一方面也离不开政府的作用,两者缺一不可。随着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政府导向作用会逐步减弱。但目前我国市场机制还未完善的情况下,尤其在技术转移的成长阶段,必须要有政府适时导向,才有可能实现国内企业的跨国规模效益。车子跑的快不快全靠车头带,一级政府堪称一地施政的龙头,政府导向功能弱了必然制约着当地企业“走出去”的步伐。
3.金融服务创新不足
资金不足是制约我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因素,也是部分已经“走出去”的企业无法顺利运转的原因,个别企业甚至因此而夭折。
(1)金融部门在对企业营销活动调控中存在的问题:1)行政干预过多,使信贷调控难以奏效。由于国内金融管制,使许多民营企业在外国的外汇使用发生困难,对于一些中小企业来说,融资的难度相当大,面对一些很有发展的项目,资金往往跟不上而错失很多机会。2)利率的杠杆作用未能发挥。3)经营思想没有更新,缺乏主动为企业服务的思想。4)金融体制改革滞后,造成金融部门的宏观调控存在不少弊端。
(2)税务部门对企业营销的调控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公平的负税制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高税负的企业无资金进行技术改革与改造,缺乏资金开发新产品及开拓新市场,从而削弱企业的竞争力。税负的不公平,严重地影响税收的杠杆作用的发挥,对促进产业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及协调价格等起着不利的影响。税负政策的不合理往往会造成对企业惩优助劣,鞭打快牛的结局。
四、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发展对策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4/6/6
论我国企业的“走出去”战略-2019免费^论文(四)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