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需要健全金融监管体系与之匹配,在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中,要采取渐进式的方法来及时完善相应的监管体系。第一,要在当前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建立起稳健的风险控制机制,带动银行业依照巴塞尔委员会制定的银行稳健利率管理原则,大力推进银行业利率风险防范措施。第二,强化金融监管。利率市场化的有效执行需要有一个完善的金融监管体系,从而使各类金融市场主体能够正常运作,避免投机活动导致利率的剧烈波动而损害投资者的利益,根据市场运行规律不断调整各类监管体制,提高监管部门的风险管理理念和水平,为实现利率市场化打下牢固的基础。
(五)大力夯实我国宏观经济基础,为利率市场化进程提供必要保障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成功,离不开良好的宏观经济基础。目前,我国经济已步入“新常态”,经济面临一定下行压力,所以,应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深度拓展经济增长新空间,在使实体经济获得更多金融支持的同时,加快去杠杆步伐,降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提高银行资产质量,大力发展股权融资,降低企业负债率,降低债务违约风险。同时,利用“一带一路”机遇积极开展与周边国际的国际经济合作,优化我国宏观经济环境,从而为利率市场化的进行提高必要保障。
五、结束语
利率是资金价格的表现形式,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要素,深刻的影响着一国经济的发展。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中国金融系统改革的重要环节,也是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部分,中国自1996年实行利率市场化改革以来,金融体系的整体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商业银行获得了更多的存贷款利率自主定价权,这是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必然选择。本文对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研究,认为中国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有助于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货币政策间接调控机制,有效满足市场资金的多样性需求,更好的适应国际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同时,中国在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中也面临着诸如国有商业银行治理架构存在缺陷、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步伐缓慢、中央银行管理职能不到位等阻碍。因此,在下一阶段中,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点工作应从完善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配套机制方面入手,逐步完善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制度体系,培养金融市场主体创新能力,加速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加强监管机构风险管控意识,大力夯实我国宏观经济基础,从而为接下来的改革措施准备条件。
【参考文献】:
[1]彭建刚,王舒军,关天宇. 利率市场化导致商业银行利差缩窄吗?——来自中国银行业的经验证据[J]. 金融研究,2016,(07):48-63.
[2]崔惠芳,赵伟. 利率市场化的国际经验与中国选择[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53(04):29-36.
[3]陈燕. 关于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思考[J]. 现代营销(下旬刊),2014,(06):12-13.
[4]郅岳.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应对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
[5]吴炳辉,何建敏. 中国利率市场化下的金融风险理论[J]. 财经科学,2014,(03):1-10.
[6]巴曙松,严敏,王月香. 我国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52(04):27-37.
[7]万荃. 推进中国利率市场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3.
[8]张东奎. 东亚经济体利率市场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2.
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利率市场化障碍及对策(七)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