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数据显示了我国纪录片在院线放映的窘况,影片档期少,票房量非常低,基于商业价值考虑,电影院更愿意将更多的银屏留给观众追捧的商业影片,使原本为数不多的纪录片可以给观众观看的机会更少。
其次,纪录片上映时自身营销能力欠缺、宣传不够充分等因素,也成为了较大的传播弱点,纪录片在传统媒体中发展遇到了瓶颈,生存空间越来越狭小。
三、新媒体环境下的纪录片的发展与变迁
(一)新媒体的概述
新媒体这一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到近 50 年前,1967 年,当时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CBS)技术研究所所长、 NTSC 电视制式的发明者高尔德马克,发表了一份关于开发电子录像商品的计划,他在计划书中称电子录像为“新媒体”[6],这是相对于当时胶片式机械摄像机而言的。而当今的“新媒体”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媒介不断演变的结果,“新”是相对于传统媒体报纸、杂志、广播、电视而言的,它借助于新的数字技术、网络技术支撑,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媒体形态,人们既可以通过传统电视报纸接受信息,也可以通过新媒体网络、微信、微博、手机等主动寻找信息,从而构成了一个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共存的生态环境。
(二)新媒体环境对中国纪录片发展带来的影响
中国纪录片借助新媒体传播及时、海量、开放、交互等多重优势,打破了传统影院、电视的传播局限。纪录片通过视频网站、网络社区、论坛、微博等网络渠道面向更多的受众,而智能手机、智能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也为人们移动观影和自制影片提供了技术的支持,为我国纪录片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1.传播方式的变革:从单向性传播向多向、发散性传播
在传统媒体的传播中,单调性、单向性是纪录片传播的特点。但是得益于新媒体的发展,促使纪录片的传播方式向多向、发散性发展。
互联性是当下新媒体的最重要的特点,在互联的基础上实现多对多或点对点传播,具有与用户互动等交互功能的媒体方式。而新媒体的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的特征,使传播者和受传者可以互动交互信息,具有提供海量的多媒体信息服务和信息共享的功能,能实现高效快捷的海量内容的聚合和发散。传统媒体每天以节目表中的24小时填充节目,各类型节目抢占黄金时段,综艺娱乐类节目和电视剧成了主菜单,纪录片节目只能在非黄金时段播出,而且题材不一定是观众喜爱的作品。相比之下,新媒体纪录片平台则可以利用其互联性,海量存储内容、开放式的空间、自主选择观看时间,打破了纪录片传统播出的时间限制,使得观众可以看到自己喜爱的纪录片,满足人们多样化需求。
作为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介,报刊、广播、电影、电视的传播都具有典型的单向性特征,信息反馈都需要另外设立听众信箱之类的反馈设施,操作麻烦而且滞后,致使反馈情况不理想、反馈的内容与播出内容滞后情况严重、交互性很差。数字技术使新媒体中的信息采集、制作简易化,人们只需要利用手中的键盘或者智能手机终端就可以将自己身边发生的新闻或有趣的事情传到互联网或其他媒体终端,而对方接收到信息后,对方也可以即时作出回应和提问。网络的普及以及使用成本的降低,为人们提供了廉价的传播渠道,真正实现了信息的双向交流。从而形式多向、发散性的网状传播方式,改变以往单向性“点对点”的传播方式。
2.传播主体的转换:少数叙事者到“全民纪录”
传播理论的发展过程可以说也是“官方记录”向“全民记录”的转变过程,在传统媒体传播中,纪录片制作成本高昂,传播主体即制作者多为官方媒体。但是,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拍摄成本下降,使得“人人皆记者”、“人人皆编辑”,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传播的主体。
这一事实使得纪录片的创作主体更加多元化,也就摆脱了创作手法、选题等方面的限制。民间“草根”创作和独立制片成为纪录片创作的一支生力军,为纪录片的创作不断注入新的血液,我们正在步入一个“全民纪录”的时代。
3.纪录片内容:从“高大上”转向“接地气”
在传统媒体传播中,纪录片受制于播出时间、制作成本、有限受众等众多因素,使拍摄一套纪录片必须从宏大叙事着手,但是在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全民纪录”的今天,纪录片的内容也正在发生转变,更加着重从微观着手、从普罗大众的生活以及真实情感着手,拉近纪录片与观众的距离。
以纪录片《MIN PACEMAN城市微旅行》为例,该片所描写的是一群执着于自我个性的人,不管时代如何发展,他们都不曾改变自己的习惯。在微旅行途中,寻找自己,找到生活中一点点失去的东西。根据资料检索,纪录短片《城市微旅行》在爱奇艺网点播量为 13.8 万,乐视网点播量为14.9 万,56网点播量 12.8 万,新浪微博转发 28866 次以上,是一部成功的微纪录片。它的成功除归功于纪录片摄像师前卫的拍摄手法、引人入胜剪辑手法,还有饱满的故事内容,贴近生活而有代表性、真实的人物以及幽默的解说词,缩短观众的距离感,使观众能真实地感受到这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也能通过片中人物的故事“发现生活的美”引发观众共鸣。
4.受众心理变化:从被服务感受中增加认同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4/6/6
新媒体技术下广播电视节目的创新与发展——纪录片的商业化之路(四)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