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企业雇佣的临时工、合同工、兼职人员、咨询人员的数量迅速猛增,与传统得雇佣合同制相比,新的雇佣合同制应考虑到企业与员工的需要,而不只是单纯地使企业减低成本,灵活用工等短期需要。
2、创新激励机制,注重激励效果
(1)物质激励方面
首先是创新薪酬激励机制,建立起将员工与企业发展前景紧密联系的,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新型分配机制。可以采用以下模式:月工资+月考核(相当于10%月工资)+保险福利+年终奖。这种模式对员工的激励和队伍稳定的系数为90%;其次是实施股权激励。针对企业必需的高级管理人才和高新技术骨干等核心人才,可以通过技术股、创业股等方式将他们的智力作为资本参与企业利润分配,从而使企业与员工之间形成一种更加牢固、更加紧密的战略发展关系。
(2)精神激励方面
员工不单单需要物质方面的激励,更需要心理、精神层面的激励。最主要的形式是会议肯定,通告表扬,肯定其工作的社会价值等。企业可以通过组织员工深入学习企业文化,探讨企业目标,从而增加员工的归属感;通过岗位轮换方式为员工调整工作岗位,安排员工到相应的工作岗位上,满足员工的成就感;通过设立企业建议信箱,让员工参与企业决策,满足员工的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企业领导通过加强与员工的沟通,拉近感情距离,使员工对企业产生信任感;同时,企业还要增加娱乐设施和娱乐活动,努力给员工营造一个和谐、舒适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使员工感受到企业的关爱,从而更加努力的工作。
3、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1)充分发挥人力资源部门的职能作用
首先从企业战略的角度出发,系统的看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思考未来发展所需要的人力配置,深刻认识到人力资源是一种资本性资源,人力资源的投资效益高于其它一切形态资本的投资收益。其次,是改变传统的以“事”为中心的静态人事管理,充分发挥人力资源部门的作用,为企业发展选好人、用好人、留好人、育好人。 建立公开透明的人才聘用制度。公开透明的聘用制度的关键是必须做到公开、公平、公正,让人才在平等的条件下竞争,在平等的条件下发展,员工的个人利益在规范的制度下得到保障。只有这样,大家才会气顺、心齐,才有助于企业与员工之间建立起彼此信任的关系,才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才能督促员工不断学习,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同时,有助于增强员工对企业发展的信心。
(2)完善绩效考核制度
一是为每位员工建立日常绩效考核记录档案。根据不同的工作性质确定不同的工作定额,每月或每季度定期考核,根据其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出勤情况、工作态度、工作业绩等综合评定后给出相应的评定等级,作为其定岗、晋升、奖惩的依据。
二是建立特殊事项记录档案。记录那些在企业出现危机的关键时刻,能够做出准确判断,积极进言献策帮助企业度过难关的优秀人才。特殊事项记录既是对优秀员工个人能力的认可,又是企业选择和提拔人才的依据。将以上考核记录及时反馈给员工本人和提供给机关管理人员,不仅可以督促员工更加努力地为企业的生存发展做贡献,也为企业及时地发现人才提供了便利。
4、培养企业文化凝聚力
企业文化是全体员工认同的共同的价值观,它具有较强的凝聚功能,因此,它对稳定员工起着重要的作用。出色的企业文化所营造的人文环境,对员工的吸引力,是其它吸引物无法比拟的,因为它张扬的是一种精神,它打动的是一颗心。
综上所述,私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应该具备的特点随着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变化,中国私营企业应以自身情况为出发点,博采他人之长,融合提炼,形成独具特点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结论
只有在改变传统观念的基础上,才能破旧革新,形成优秀的岗前培训,在岗深造,员工关系规范化、企业文化传承等,才能在如今的经济全球一体化过程中站稳脚跟,稳步发展。
伴随着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涌现出了不少私营企业,它们从成立之初,就带着明显的家族式管理痕迹,系统化目标过慢,制度化规章不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薄弱是这些企业存在的共同问题。研究探讨私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不仅仅在于帮助私营企业解决长期弥留问题,更可以为同类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模板,促进同类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