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财务危机由于民营企业在投、融资上的决策失误、股票市场的波动等因素,使企业的资金链出现断裂,若无法寻觅更好的融资渠道,自然引起民营企业资金断流,财务难以为继,最终导致企业的衰败。
4、人力资源危机人力资源是民营企业发展的动力,由于观念的落后以及对人才的不合理使用和管理以及激励机制的不健全,引起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危机。如人力资源年龄和知识结构老化、人力资源的短缺和流失。大部分的民营企业是由家族或相互比较熟悉的伙伴共同创建,会出现家族式的管理,这种管理在创业初期是有必要的,但是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就需要引入外部人力资源来共同管理,而实际上,绝大多数的民营企业很难做到这一点;由于高管理层人员薪酬激励机制的不健全,引起高中管理层集体辞职,引发企业人事动荡。
5、市场运作危机民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市场,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企业不可控制的因素越来越多。企业市场运作中常常遇到的危机有产品危机、价格危机和信誉危机。当民营企业提供的产品不符合市场需求时,造成产品的大量积压,企业运作被迫停止;国家价格政策的调整、竞争对手大幅度的降价、产品上游资源价格的上涨等,必然引起产品价格的变动,导致产品销售受阻;产品引起的事故及其某些环节的处理不当从而被媒体曝光,造成社会公众对企业的不信任,拒绝购买该企业产品,使企业在市场中陷入困境。
三、民营企业危机决策与处理
虽然危机管理的重点是预防危机,预防危机的措施也可以做得相当周密。但是危机诱因的复杂和多变,危机仍是防不胜防,任何企业都难以回避随时可能出现的危机。因此,危机管理的另一项职能就是处理已经发生的危机,把危机损失和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危机事件时间急,影响面大,处理起来难度大。危机处理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事项:积极主动:处理危机时,不论是何种性质、责任在何方的危机,企业都要主动承担责任,妥善处理危机。即使受害者在事故发生中有一定责任,企业也不应首先追究其责任,否则会故发生中有一定责任,企业也不应首先追究其责任,否则会各执已见,加深矛盾,不利子间题的解决。
(一)诚心诚意
企业发生事故给公众造成一定的损失,危机处理人员在同公众接触中,要有诚意,站在受害者的立场上表示同情和安慰,防止公众产生不信任感。企业应通过新闻媒介表示愿意承担责任,知错改错。在听取意见时,让公众倾吐不满,宜泄情绪。在与公众接触中,应当表示自己很能理解公众的心情,这种与公众心理的沟通,可以化敌对为合作,从而从只顾自己转向共同探索有利双方的措施和办法。
(二)快速反应
危机会很快引起新闻媒介和公众的关注,尽管发生危机的企业面临极大的压力,但仍须迅速研究对策,作出反应,使公众了解危机真相和企业采取的各项措施,争取公众的同情,减少危机的损失。危机发生后,企业应该在处理过程中迅速发布信息,及时满足公众先睹为快的心理,强化各项解决危机措施的力量.就能防止危机的扩大化,加快重塑企业形象的进程。
(三)选择适当的危机处理策略
如危机中止策略、危机隔离策略、危机排除策略、危机利用策略。发生危机时,应设法把危机的负面影响隔离在最小范围内,避免殃及其他非相关生产经营部门;根据危机发展趋势,主动承担危机造成的损失,如停止销售,收回产品,关闭有关工厂、部门等;利用正面材料,冲淡危机的负面影响,如通过新闻界传达企业对危机后果的关切,采取的措施等,随时接受媒体的访问并回答记者的提间。
对民营企业危机管理的思考(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