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失信行为,逃避事实的表象背后,实质上也是对自我认知能力的一种贬低。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失信行为不要说是为了生存,实际上是在毁灭自身的生存能力。当谎言被揭穿,由谎言筑起的大楼坍塌之时,消费者不再相信企业,员工不再相信企业,其他企业也不再信任企业,这时企业将会陷入无法挽回的境地。由于他不讲求诚信,最终完全破坏了自我。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诚信不是一种社会义务,不是在为他人作出牺牲,而是人类自身追求自利的一种美德,也是自身拒绝逃避现实和实现自身利益的前提。
(三)企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需要诚信
企业良好声誉的形成不是靠金钱,而是靠诚信。从中国儒商那里开始,就坚守着诚信这样的美德。电视剧《大宅门》的剧情,主人公白景琦的儿子为赚更多的白银暗使伙计生产了一批劣质药。白景琦知道后,当着北京药行所有老板的面,在大宅门招牌前烧毁了价值多过三十万两白银的全部假药。白景琦拒绝把假药低价卖给老百姓并说道:“药是给人吃的,容不得一丝掺假,我即使是把大宅门赔了,也绝对不会把劣质的药售给病人。”他凭着这种诚信的态度,使得药店在当时内忧外患的困境时,仍能生存发展并深得老百姓的赞誉。诚信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中国传统哲学中,讲究“中和”,强调“执其中而不偏执而两端”,中庸思想要求人们追求不偏不倚的和谐状态,如果企业一味追求自身利益,就是“过”了,就是过犹不及。
四、民营企业诚信存在的问题
(一)对消费者的诚信缺失
有的中小型民营企业为了追逐暴利,故意制造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制作虚假广告,致使消费者对中小型民营企业失去信任感。制假售假,是近年来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诚信缺失的典型表现之一。例如近年来,许多食品加工业用鸭肉假冒牛羊肉来销售,用工业明胶生产食用燕窝等。黑心商家抵不住利益的诱惑,突破道德底线,不惜用民众的生命健康来换取这份黑心钱,实在让人心寒。政府和受害方应该通过法律途径依法处理这类事件。同时这也激起人们对诚信的进一步思考。例如某地超市内部未对柜台经营的肉品进行审核,监管失范,导致消费者吃到不合格猪肉,这不仅是对消费者的不负责任,也是对自身声誉的损害。“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作为企业也一样,自己不爱惜名誉,又怎能赢得消费者和社会的尊重和信任?然而为了区区几十公斤“羊肉”的利润,就毁掉了自家的名声,实在得不偿失,付出的代价是消费者的信任,以及企业长期树立起来的良好口碑。诚信基础丧失,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服务就无从谈起。
除了制造和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虚假广告也是屡禁不止。为了提高自身产品的知名度和销售量,一些中小型民营企业不惜打出虚假广告,弄虚作假、夸大其词,引诱消费者误入歧途。例如一些民营医院将仅仅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采用虚假广告的方式来吹嘘具有医疗功能,欺骗消费者。
(二)对员工的诚信缺失
中小型民营企业在蓬勃发展中解决了很多就业问题,然而,大量的中小型民营企业无视劳动合同,拖欠或者压低克扣员工工资的现象比比皆是。他们不遵守劳动合同,最大限度地通过盘剥员工工资来攫取利润。由于民营部分企业经营者法律法规意识淡漠,导致拖欠工资等问题比较突出。在深圳、东莞、佛山等广东珠三角城市,民营企业已占企业总数一半以上,从业人员中八成是外来工,作为享有更广泛用工自主权的中小型民营企业,更加侧重考虑经济利益,企业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案件时有发生。
我国民营企业诚信价值研究(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