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民营企业的特点和发展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民营企业已成为我国最活跃、发展速度最快的经济组织,在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市场变革、商业竞争、科技成果转化、吸纳就业人员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民营企业的概念和一般特点
所有的非公有制企业均被统称为民营企业,但不同的学者对民营企业还有很多他们自己的看法。经济学家何芳英认为民营企业是指个体、私营企业、自然人和私营企业控股或由其运营的各种组织形式的企业,而民营经济广义地讲即为各类民营企业的统称,狭义地讲指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对民营企业的界定。国内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民营经济是一个相对模糊的概念,各种不同所有制的企业都包括在内。基于以上学者的分析,我认为民营企业是指个体、私营企业,自然人和私营企业控股或由其运营的各种组织形式的企业,包括个体、私营企业,乡镇企业,三资企业,国有民营、公有私营企业等组成。
当今社会民营企业有着前所未有的社会地位。从我国民营企业成长发展过程来看,呈现出如下特点:①民营企业资本来源于非政府机构和个人;②民营企业融资比较困难;③民营企业多未形成规范的管理体系;④多数民营企业还处于初创期,规模为中小型居多;⑤民营企业多集中在第三产业以及新兴的、高科技产业中;⑥民营企业思想观念上较国营企业更接近于市场经济。
(二)民营企业发展的社会、环境等相关因素
作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民营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对我国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和国家竞争力的提升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对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仔细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从而促使民营经济能够更加快速、健康、持续地发展。
1.民营企的发展历程和目前发展情况
中国的民营经济与改革开放同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民营企业从无到有,逐步发展。民营企业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次创业阶段。(80年代初-90年代初) ,这一阶段,对民营经济从限制、取缔到允许发展,是很大的历史进步。在这个特殊的阶段,开始复苏的城乡经济以及人们物质生活的改善形成了对各种产品的巨大需求,大量的机会随之涌现。 第二次创业时期(90年代初-97年)。这一阶段,民营经济成长为公有经济的有益补充,成为市场经济中一支活跃的力量。以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和同年的“十四大”的召开为标志,中国进一步加大了改革开放的力度,经济建设进人了一个加速发展的新时期。第三次创业时期(97年以后),在这一阶段,中共十五大肯定了包括私营经济在内的非公有经济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制定了强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决策,提出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对所有制的再认识,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不少鼓励、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新政策、新措施。民营经济的政策环境更为良好和宽松,中国民营经济迎来了新的春天。
但同时,目前由于经济全球化、国有企业基本脱困、市场由供不应求到供需平衡和供过于求等宏观层次的原因,也由于民营企业先天不足而存在的规模小、管理水平低、技术简单等自身原因,部分民营企业在投资和发展方面受到挫折,部分企业停滞不前,民营企业面临第三次创业、建设现代企业制度的迫切需要。
2.民营企业发展遇到的社会和政策问题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2/6/6
民营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