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政府应该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联合社会其他力量共同参与合作,增加对物流行业的投资金额,增加遍布全国的配送中心、仓储中心、物流园区等,来实现物流资源的整合以提供金融支持。
其次,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物流业逐渐走向智能信息化,追求高效率,因此,政府也应该重视交通、通信等物流基础建设以减短距离。与发达国家的交通运输体系相比,国内交通运输体系仍远远落后。因此,要合理地规划建设如高速公路、地铁轨线、航空轨线和各沿海港口等基础设施。政府需要在符合国内未来社会发展的前提下,构建新型的交通运输体系,向国外靠拢,为我国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提供更为高效便捷的渠道。
3.2 重视专业人才,注重“培养+吸引”
人才是企业的灵魂,菜鸟物流作为第四方物流尤其需要大量物流专业化的人才。
就人才缺失而言,有以下两个主要解决方向。
首先,培养人才。我们可以学习国外物流,通过在高等院校设置相关专业化课程来培养专门的物流人才,或提供物流行业实习岗位,在实践中培养锻炼人才,固定了一定的人才供给;可以在“淘宝大学”开设相关的物流专业课程,促进菜鸟物流内部员工和社会人员对物流知识进行“二次学习”,改变人们对物流的落后观点,提升人们的物流思维和专业化技术。
其次,吸引人才。通过提高员工的福利待遇、工资薪酬等,减少人才流失,吸引人才加入;充分了解员工,为员工们营造一种积极进取、认真负责、平等尊重的工作氛围,增强员工们对企业的归属感与责任感;给员工提供专业化学习、外出访问交流的机会,有利于员工的专业化提升;建立合理的竞争与奖惩机制,促进员工积极工作。
3.3 重视农村物流,带动区域物流发展
针对物流配送成本过高的难题,菜鸟物流应该重视区域物流,尤其是农村物流。
首先,菜鸟物流可以在农村地区推动发展淘宝业务,例如定期举办淘宝线下活动,扩张淘宝知名度,增加渗透率,促进农村人民对淘宝的接受程度,通过增加淘宝交易量,来增加菜鸟物流的合作配送。
其次,菜鸟物流也可以在推动农村淘宝的前提下,在有特色的区域建立基础设施,形成例如特色小镇的区域,虽然此类区域属于农村范围,但仍可以吸引外来人员带来可观的人流量和利润,经济与社会水平快速发展,同时也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进步,扩散影响力。
3.4 重视末端配送,建立“奖惩竞争”
末端配送作为配送人员直接接触消费者的“最后一公里”,将菜鸟物流、物流和消费者三者进行了有效而紧密地连接,作为物流服务归类到货物质量之中。
为完善末端配送,首先,菜鸟物流应该提升物流配送的执行能力,建立消费者反馈平台,并建立合理的考察奖惩制度来约束加盟商。其类似于“物流评价”服务,菜鸟物流可以向消费者提供评价末端配送服务的平台,分析总结,同时,建立合理的评价排名机制,对排名靠前的加盟商予以奖励制度,排名靠后的加盟商则拒绝合作,以此形成加盟商之间的良性竞争,促使各加盟商遵守规范,主动提高末端配送服务的质量。
其次,末端配送现今仍是由配送人员配送货物,耗费巨大人力,菜鸟物流可以专注于智能化技术的发展,争取早日建立起无人化智慧物流体系,提高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3.5 资金技术优势助力仓储竞争
在物流产业链中,仓储起到及其重大的影响。但就国内物流业的发展现状而言,由于仓储竞争对手过多,又有一定的知名度和信誉基础,菜鸟物流无论是在信息化程度上还是物流网络节点上都不占竞争优势。要想成功提升菜鸟物流的竞争能力,有两个基本目标需要实现:
首先,菜鸟物流应该加强与竞争对手之间的合作,互相交流促进物流服务的发展。运用强大的大数据与云计算等技术,寻求其与竞争对手之间的联盟合作,为消费者提供多元化个性服务,从根本上降低其市场风险。
其次,通过众包物流方式对接人群,整合零散优势,满足多样化需求。许多零散的电商仓储企业分散在全国各地,大多服务于特定区域或细分市场人群,具有一定的价格与速度优势,然而,此类仓储企业并不具备知名度和信誉基础,面临着业务量不稳定、技术落后等难题;而对于它们的服务对象——许多中小型企业而言,受成本与利润的限制,无法获得良好的仓储服务。因此,菜鸟物流可以通过对仓储资源及业务需求的管理,为双方提供信息交流平台,促进业务流通,提高仓储服务质量。
3.6 推动信息技术,优化系统网络
菜鸟物流专注于“天网”的建设,整合物流资源信息,现已成功实现无人化仓储。但想要带动物流行业进步,仅凭此仍然有所缺陷。
为了适应现代物流的未来发展趋势,菜鸟物流应该加快网络化、智能化、信息化网络,推动供应链管理技术的发展,尽快在快递、仓配、跨境、农村和驿站等五方面上推动信息技术发展,优化系统网络,提升物流供应链效率,推动国内物流业的改革。
参考文献
[1] 肖静,董庆雪,郝松松.菜鸟物流在农村的发展启示[J].商业经济,2016,12(4):59-61.
[2] 杨继美,李俊韬.我国电商物流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36(4):1-2.
[3] 闪乐乐.菜鸟物流的发展及对中国物流业的影响[J].中国市场,2014,38(4):25-26.
[4] 冯利伟.我国中小企业物流人才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物流科技,2015,38(1):14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