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理解商业模式内涵,对商业模式定义的差异性造成学者
们对商业模式理论的运用各不相同,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也表现出多样性。
Timmers 为国外最早研究商业模式理论学者之一,提出商业模式包括三方面:一是关于产品、服务和信息流的体系结构,以及对各种商业活动参与主体和他们所扮演角色的描述;二是对各种商业活动参与主体潜在利益的描述;三是对于收入来源的描述。Hamel( 2000): 指出商业模式应该是富有实践意义的,它的组成要素应该包括核心战略、战略资源、价值网络和客户界面。国内翁君奕( 2004):商业模式是由客户界面、内部结构和伙伴界面三个部分有逻辑地组成,这三个部分都是由价值对象、价值内容、价值提供和价值回收这 4个基本要素构成。
四、商业模式创新理论分析
(一)商业模式创新动力
商业模式创新动力是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引擎,推动着企业进行商业模
式创新。
新技术的出现也推动着商业模式的创新,Timmers( 1998)认为,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是商业模式创新的主要动力。
商业模式创新对于企业运营有着重要影响,因此,企业高管的创新能力、创
新意识也备受学者们的关注。肖挺( 2013) 将高管团队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出高管团队自身特征对于商业模式创新的推动作用,并针对我国一些省市的服务型企业进行研究,得出高管团队不同的任期、不同的教育水平对模式的创新有促进作用。
商业模式的创新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与引导。陈昭锋( 2013) 指出政府的支持有助于商业模式创新,并提出政府推动商业模式创新的方式:一是为企业制定发展规划图;二是推进企业新型技术商业化;三是为新兴企业引进优秀人才;四是培育高效率的市场环境,推动企业商业模式的变革。
(二)商业模式创新路径
关于商业模式创新路径方面的研究, 不同的学者研究方向不尽相同, 可以归纳为以下3种。
第一种:产业视角。基于企业所在的不同领域,其商业模式的创新路径也会有所不同。
第二种:创新程度视角。企业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商业模式创新程度的高低也会影响其创新途径的选择。Osterwalder( 2007) 通过分析企业与其商业模式创新程度之间的内在联系,从创新程度视角,指出可将商业模式创新分为存量型、增量型和全新型三种类型。并指出存量型主要适用于有一定的竞争力、能解决资源来源的企业; 增量型只用于在某些方面有不足的企业,可通过加入新的构成要素来弥补其商业模式的缺陷;对拥有先进技术并且能发现商机的企业,可通过商业模式全面变革来实现收益。
第三种:构成要素视角。对于商业模式创新路径的研究, 较多学者从商业模式组成要素角度着手,他们通过对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进行重新安排组合来找到新的创新路径。Osterwalder,A.&Pigneur,Y.( 2010) 指出,在商业模式这一价值系统中,企业可以通过改变顾客细分、顾客关系、价值主张、渠道通路、核心资源、关键业务、重要合作、成本结构和收入来源等 9 个因素来激发商业模式变革。
(三)商业模式创新阻力
企业如果要想采用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去实现盈利,就要对原来的商业模式进
行或多或少的改造,当然,这种变革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其运行的过程中会遇
到许多问题,对创新来说是一种阻力。
企业在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中遇到的阻力包括认知阻力,组织结构阻力,资源配置阻力和外部环境阻力。
(四)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途径
互联网思维近几年成为理论界、实业界热议的话题, 学者们基于不同的背景、通过不同的案例研究得出各自的结论。
陈宏民( 2015)提出,“互联网+”时代环境急剧变化,迫使传统企业纷纷转型以迎接挑战。不转型等死, 转型则找死。 面对互联网企业的咄咄逼人, 传统企业迎战“互联网+”可以从全面触“网”、脱胎换骨、携手互助三个方面入手。
王喜荣、吴玉红( 2015) 指出, 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传统企业依靠产品、渠道、品牌等方而获取竞争优势受到挑战,互联网思维成为指导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理念和有效途径。据此,重点探讨了如何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商业模式,增强企业竞争力。提出重视互联网思维的技术基础; 坚持互联网思维的核心理念; 领悟互联网思维的精髓原则; 遵循互联网思维的发展路径——战略转型。
五、案例企业商业模式及其创新分析
(一)美邦企业简介
基于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创新研究—以美邦为例(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