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中的假冒伪劣产品
摘 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和流通也日益猖獗,在损害了消费者利益的同时,也对正常得市场经济秩序造成了极大的危害。针对中国市场上假冒伪劣商品泛滥的现状及其给我国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造成的严重危害,通过分析我国假冒伪劣商品的成因,提出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对策,从而维护市场的公平、合理竞争,建立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加强品牌保护,促进市场良性循环。
关键词 假冒伪劣 品牌 品牌保护
目 录
摘 要 1
目 录 2
引 言 1
一、假冒伪劣产品的现状及危害 2
二、假冒伪劣产品在市场中存在的原因分析 3
(一)当代中国信用观念缺乏 3
(二)市场经济转轨时期的“信息失灵” 4
(三)生产者、销售者的“趋利”行为 4
(四)消费者的价格偏好及自我保护意识欠缺 5
(五)商品流通领域经销人员的利益趋动 5
(六)立法不全,执法不严,致使对假冒伪劣商品打击 5
三、防御假冒伪劣产品的品牌保护措施 7
(一)品牌企业拥有者应坚定打假信念 7
(二)建立信用机制,营造健康的市场秩序 7
(三)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增加信息的透明度 7
(四)要加强企业的基础工作,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 8
(五)要加强培育消费者的消费技能 8
参考文献 9
引 言
假冒伪劣现象是市场经济特有的,但并不是中国独有的。假冒伪劣现象各国均已有之,但以中国最为严重,中国被外国称为"假冒伪劣产品的天堂",这一称谓无不使国人感到羞耻,更是发人深省。解决假冒伪劣商品问题迫在眉睫,打假刻不容缓。
一、假冒伪劣产品的现状及危害
在企业的品牌经营过程中,会遇到种种问题,其中之一便是假冒伪劣问题。假冒伪劣产品的泛滥已经对品牌商品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假冒伪劣产品由于不用支付研究开发费用,广告费用,在生产中使用廉价、低劣的原材料,并逃避税收等因素,因而在价格上与知名品牌相比具有相当的优势。只有这些尚不足惜,大多数制假售假企业,往往为了经济利益,不惜损害生命健康,“三鹿奶粉”事件就是一个典型。假冒伪劣问题的结果是品牌商品的市场份额受到了假冒伪劣产品的挤占。更为严重的是,假冒伪劣产品的出现和泛滥使得企业的商誉和品牌受到损害,给企业长期经营积累下来的无形资产造成了无法计量的损失。 面对假冒伪劣产品的频繁侵害,饱受伪劣商品侵害之苦的多数企业不得不成立专门的打假机构,展开打假行动,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造成企业经济效益的下降。红塔山集团每年的打假费用高达数千万元。宝洁公司也同样为此付出了巨大的成本代价。
如果某个品牌的假冒伪劣现象严重,即使消费者非常信任该品牌,但由于担心自己在购买的过程中购买到产品是假冒伪劣产品,出于自我保护意识,便会转向其他品牌的购买。其结果是该品牌的销售量和市场份额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红火一时的“太阳牌”锅巴,正是由于大量假冒产品的出现而迅速衰落。
假冒伪劣产品的泛滥不仅影响着国内市场的公平、合理竞争,导致国家税收的大量流失。影响了我国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质量的提高,打击了企业开发新产品的积极性,而且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败坏了我国商品信誉和国家声誉,影响了国内的投资环境。俄罗斯一些商店曾公开亮牌“本店无中国货”,作为其质量信誉的标志。可见,假冒伪劣商品严重败坏了我国出口商品信誉,影响了中外经贸关系的正常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