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品牌的一个显著变化是从单一的品牌架构向多元化转化,因为企业面临的品牌生存环境已经是变化莫测、难以控制的复杂多变的市场。新的市场营销和品牌化的挑战使得企业品牌的再定位和二次品牌化策略成为一种必然。我们看到许多国内企业已经完成了建立品牌知名度和单一品牌成长的过渡阶段,如联想、海尔、TCL、科龙、海信、美的等,基于单一产品结构成长起来的品牌已经延伸到多元化的产品结构中,形成以母品牌为主体的品牌架构,原有的品牌识别体系和管理体系都发生了相应的变革。每个企业都在努力寻求一种适合自己的管理模式,而重新建立和监管一套新的企业品牌架构体系,则更具实质性的意义。包括改变企业的品牌观念,依据企业未来的发展战略界定企业品牌和专业品牌、事业品牌和产品品牌以及产品品牌之间的关系,从而在整合企业资源的基础上,实现品牌资产价值的最大化。
5. 专业化是增强品牌核心竞争力的路径
信息化时代到来之后,企业品牌面临着一个如何重新定位和资源整合的管理课题。根据《财富》杂志的统计,全球500强企业中,单项产品销售额占企业总销售额比重95%以上的有140家,占500强总数的28%;主导产品销售额占总销售额70%~95%的有194家,占38.8%,相关产品销售额占总销售70%的有146家,占29.2%。这说明500强企业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于最擅长的行业,而不是面面俱到的多元化品牌。
6. 长期发展利益是保持品牌竞争力的源泉
任何企业在品牌初创期间都必须在短期和长期利益之间做出选择,当然,最理想的状况是在保证企业生存的前提下,同时兼顾企业的长远利益,即处理好产品和品牌之间的平衡关系。但事实上企业往往难抵短期诱惑,加之体制问题,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会不可避免地导致经营者为获取短期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惜牺牲企业的长远利益。较之西方企业品牌,中国的品牌对大多数企业来讲还仅仅是一件体面的外套,或者说是一件奢侈品。
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或者说品牌竞争力的提升,决定了我国企业在核心技术、核心产品、资金以及生产规模等被动性核心资源方面需要有一个综合平衡的发展。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这样评价三一重工董事长梁稳根先生——“经济学界有一个共识,就是企业家要发现价值,创造价值,从三一的产业报国和三一的股改探索而言,梁稳根做到了这一点。”对于民营企业,向来有许多质疑,尤其是作为一个上市公司,人们关心他们是否有一个值得信赖的财务体系,创业的过程是否干净。对此,梁稳根明确表示,三一是值得信赖的,三一没有“原罪”。2005年CCTV经济年度人物奖的评委会这样评价梁稳根:他花了19年时间,把创业梦想耕耘成中国经济改革的试验田,2005年,他第一家推出股权分置改革方案,他以产业报国的成功向我们印证——穷则变,变则通。
主要参考文献:
1.陈春花:《高成长企业的组织与文化创新 》,中信出版社, 2004。
2.宁养琰、陈鸣:《打造和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国经济快讯周刊》。
3.许晓明:《企业市场竞争的“势”》,《经济管理》, (2001年第16期)。
4.徐明棋: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面临的挑战与对策,《世界经济研究》,2003。
关于三一重工成功关键因素的分析(六)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