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非言语的沟通方式
除了运用言语沟通外,非言语的沟通是另一个重要的沟通方式。非语言沟通指通过某些媒介而不是讲话或文字来传递信息,其内涵非常丰富,包括副语言沟通,身体语言沟通等多种形式。资料显示,具有社交意义的信息35%来自语言文字,65%来自非言语方式传达。
每一天的每个时候,我们都在沟通,但我们不都是在讲话,写作。不管脸上的肌肉是紧绷还是松弛,不管是紧闭双目在那里沉思还是瞪大眼睛看着某样东西,都是一种沟通的信息。可见,非言语的沟通比言语的沟通运用得更广泛,更频繁。
身体接触是最常用的肢体语言。对于大多数的东方人,拥抱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少,我们对孩子的拥抱也没有西方人那么的频繁。其实在简单的拥抱过程中,表达了接纳,热爱,安全感,满足等等。研究表明,常被人握着,拥抱,亲吻的孩子,比那些被人长期甩在一边并无人接触的孩子更容易发展出健全的感情。很多时候,不用说一个字,但是一个简单的肢体语言却把要表达的内容已经充分表达了。对于一个年幼的孩子,你很难解释什么是:“我爱你”,但是,当你常常拥抱她,亲吻她时,就是在跟她说:“孩子,我好爱你。”有人认为,进入青少期后,不再需要被拥抱,那是错误的想法。其实不仅是孩子,就算是成人,很多时候恰到好处的拥抱,能够给人鼓励,安慰,表达你对他的爱。我在调查中发现,有早恋现象的女孩子,大多数在家庭中没有得到父亲的肯定和爱,通常也很少被自己的父亲拥抱,并和父亲的关系不好,因此对这类女孩子来说,异性朋友的关怀和拥抱对她们有极大的吸引力。
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当他的情感需要被满足后,他就会对你产生信任,依赖的情绪。如果你想你的孩子对你有信任和依赖,就应该常常让他从你的身上得到安全感,满足感。
每次我们在管教我们的孩子后总是会拥抱她们,因为我们要告诉她们,管教是为了爱她们。但是这个真理现在还没有办法用语言来表达,因为她们才三岁和五岁。可是当我们拥抱她们的时候,她们知道爸爸妈妈很爱她们。管教不是为了泄愤,管教是为了“爱”。我的先生和孩子们有个约定,每打她们一下,他也会在他自己的手上重重地打一下,为了让孩子们知道:打在儿身上,痛在父心上的道理。尽管我们家采取的是严格管教型的家教模式,但是孩子们和我们的关系非常的亲密。她们很清楚的知道何时该放纵,展现童真的无拘无束;何时该顺服,不能超越界线。
(三)正确的沟通方式产生优质的沟通质量,进而得到积极的沟通结果
1.有效的沟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促进作用
和孩子沟通,是为了健全和他们的关系,最终的目的是使他们成为社会有用之才。说得更具体些,家长和孩子沟通,为的是要教育他们,把自己认为正确的价值观传递给他们。做父母最主要的目标就是赋予孩子成熟的力量,放手让他们独立成长,以至于有一天当他们离开父母后,能够成为家庭,社会的栋梁之才。
积极正面的沟通,容易提高沟通质量,从而产生积极的沟通效果。古今中外,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1)中国古今教育孩子成才的例子
有一天,我在电视上看到采访世界冠军邓亚萍的节目。当邓亚萍回顾小时候,父亲如何教导她,使她这个先天条件并不优秀的人,最后成为世界冠军的过程中,其中父亲的一句话成了她一生的座右铭。她说,她父亲常对她说:“一切要从零开始”。一句看似简单的话却在她的运动生涯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并且成为她一生的座右铭。离开乒坛后,她进入了清华大学学习,把当年练球的刻苦精神放在学习中,打破了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名人读大学只是为了混张文凭。如今她已进入爱丁堡大学修读博士学位,成为中国迄今为止金牌拿得最多,学位拿得最高的运动员。
在有效的沟通中,父母常常用自己的行为来教导自己的孩子。中国人常说:言传身教。小时候,读过一个《孟母三迁》的故事。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孟子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不惜三次搬家。一个搬家的行动,让孟子学到很多功课,为他将来成为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奠定了基础。我认为搬家不仅仅只是为了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而已,透过搬家,孟子看到母亲为了达到让他有个好的学习环境的目的,不惜劳苦困顿,孟母坚韧不拔,契而不舍的精神和崇尚知识的价值观就是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给了孟子。
(2)成功的中西结合的教育方法造就了华人的骄傲——赵小兰
我最佩服的女性之一就是现任美国劳工部长的赵小兰。当我们都在羡慕她傲人成绩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她会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更难能可贵的是,赵家并不是一花独秀。2001年,赵小兰被任命为美国劳工部长后没多久,2002年1月,她的妹妹赵小美又被任命为纽约州消费者保护厅厅长,这也是纽约州政府中担任职位最高的华人。当时,美国的华文报纸赞誉二姐妹是:美国华人的光荣,也是中华民族的光荣。无独有尔在二姐妹的就职典礼上,她们不约而同地把她们的父母请来站台,也让世人看见,成功的孩子背后原来是有一个成功的家庭教育作为后盾。
① 从小培养孩子坚忍不拔的精神
赵小兰曾经说过:“良好的家庭教育影响着自己的一生。”当童年的时候,赵小兰随着母亲远渡重洋,坐了一个多月的船到了美国,初到美国,父亲收入微薄,家境并不富裕。作为母亲的朱木兰女士以坦诚告诉女儿们,家里的实际状况,要女儿们和父母一起分担生活的艰辛。面对一无所知的英语,朱木兰鼓励赵小兰说:“你将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老师说的话可能一句都听不懂,你将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但是我们要在美国生活下去,必须适应环境而不是环境适应我们。永远记住,父母会给你帮助,但要战胜困难,只能是你自己。”面对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赵小兰的妈妈给了她人生的责任和目标,这句孩童时代的对话也成了赵小兰以后成长的座右铭。今天,我们有多少的家长会对孩子讲这样的话?很多家长为了“爱”孩子,越俎代庖,殊不知那却是真正害了孩子。
朱木兰还鼓励孩子要自己和自己比,每天看自己是否有进步,不要和别人论输赢,因为人生最难胜过的就是自己。在母亲不断的鼓励下,赵小兰渐渐养成这样的坚忍不拔的品格:不断发现自己的长处,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敢于面对现实,敢于正视失败。因此,她从小到大都没有自卑感,以至于后来无论是经商还是从政,都是不卑不亢,待人处事恰到好处。
② 不盲目崇洋,不固步自封
中华民族历史上下六千年,很多优良的传统保存至今。很多移民外国的人,不过三,四代就忘了,甚至连中文都不会讲了。可是赵家无论环境,地位的改变,都不忘保持优良的中华传统美德。初到美国,家境不富裕,但是后来,父亲经商后,赵家逐渐成为富豪,但是传统中国人勤俭节约的美德没有离开他们。母亲总是告诫孩子们:“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所以当他们家决定要建一条120英尺的小路,把自己的家和外面的大马路连接起来时,竟然是全家动手,在父母的带领下,六个女孩子组成工程队,自己夯地基,铺石子,熬沥青,浇柏油,修建了一条又宽,又平整的柏油路。来访的客人不得不赞叹赵家的教育孩子的独特方法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