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良好的沟通,能使人在愉悦,相知的接受中,同享双方的真实感受。沟通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如何实现有效的沟通却常常让人束手无策,尤其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很多事业有成,在单位里一呼百应的家长们面对自己的孩子,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没辙”。
为了提高和孩子的沟通质量,本文透过对沟通方式的研究得出一个结论:不同的沟通方式对沟通质量具有影响力。想改善和孩子的沟通质量,正确使用沟通方式至关重要。而在整个沟通过程中,重要之重就是“爱”,爱是一切有效沟通的源动力。正确使用爱的五种语言,对于提高沟通质量具有不可估量的正面价值。
关键词:沟通方式,沟通质量,言语沟通,非言语沟通,爱的语言。
一.序论
“我们生活在一个道德和文化混乱的时代。美国前教育部长威廉•班尼特(William Bennett)说,整个社会都好像在极力阻止孩子们成为正派,有道德的人似的。他认为,要想改变整个国家,就必须重新致力于孩子的品德教育。我们必须帮助他们培养出诚实,正直,谦虚,勤劳,节俭,自律,善良和坚定等美德。”⑴
一天,我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有个农村的女孩子,考上四川的一所重点大学,当她大学毕业,乃至最后获得了博士学位后,却不愿赡养在农村的父母。她的父母认为女儿拿了博士,也在大学当了老师,于是去成都希望能投靠他们这个引以为傲的女儿,没想到含辛茹苦养育成人的女儿却不愿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其实在校就读期间她就想尽办法把自己和农村的家隔离开,找各种理由,借口不回家探望家人。当父母去城里看望她时,她竟然以城里人吃得很少为理由,不给父母吃饱,以至于父母受不了这种“城市生活”,只能回乡下老家。最后她的妹妹将姐姐告上法庭,要求她尽赡养父母的责任。看完这篇文章,我很为那位女博士的父母难过。
《圣经》箴言有一句话:“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这是闻名古今历史的智慧人所罗门王说的一句话。我不敢说如今我们这个社会是否是处在道德和文化混乱的状态,但是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就是现在人的道德修养真的大不如以前的人。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表面看起来现在的孩子比过去的孩子要聪明很多。小孩子的智商(IQ)似乎越来越高,但是他们的情商(EQ)呢?我们孩子的道德水准又如何呢?当前,独生子女后遗症越来越严重,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导致孩子不知什么是分享,什么是互助,什么是给予等等。表面看来是独生的问题,其实从本质来看,这何尝不是整个社会风气的展现。
所以我认为父母们今天要面对一个很实际的问题:究竟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接班人?其实不可能每个人都进入北大,清华;或者都成为什么什么“家”的,但是我们可以把孩子培养成具有诚实,正直,谦虚,勤劳,节俭,自律,善良和坚定等美德的人。家长们如何将正确的价值观有效地传递给孩子们呢?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沟通”。但是,在沟通的过程中,常常发现沟而不通的现象。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这就必须要提高沟通质量,达到沟通目的。透过“沟通方式对沟通质量的影响”的研究,让我们看到,面对不同的沟通对象,不同的沟通方式对沟通质量有不同的影响。
二.本论
(一)沟通的重要性
1.沟通的意义
(1)沟通的定义
在讨论沟通方式对沟通质量的影响之前,首先我们来了解沟通的意义。沟通的定义是指,为了设定的目标,把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个人内和群体间传递的过程。沟通的过程不仅仅局限在传递信息,思想和情感的某一个方面,而是可能同时涉及三个方面⑵。
(2)沟通的作用
沟通是个众所周知的字眼,也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希望别人了解或接受我们的观点时,就会联想到沟通。除了呼吸,吃饭和睡觉,沟通是人类最迫切的需求。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任何人都是身处于社会的个体,每个人都不能离开他人和社会而独立存在,那么生活在这个永不能“超脱”的社会中,就无法避免与他人和社会的交流和沟通。沟通是连接人与人之间的桥梁;沟通使人类社会历史,文化得以延续;沟通可以使朋友的关系更巩固;沟通也能使敌我双方化干戈为玉帛;沟通建立了各种人际关系,包括我们与孩子之间的关系。
每个家长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孩子能够成为成功人士,但是结果却常常不尽人意。在沟通的过程中存在几种常见的现象:沟而不通,沟而能通,不沟而通。为什么同样进行沟通,却得到这么截然不同的效果呢?这其中有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沟通具有复杂性。沟通的方式和沟通的内容同等的重要,也就是说,沟通的重点不仅在于我们表达了什么,而是要以何种的方式进行表达。
(二)沟通方式对沟通质量的影响
1.沟通方式的分类
沟通有各种各样不同的分类方式,而分类的意义在于从不同的目的出发,对各种沟通方式的特点进行研究,分析和了解。本文把沟通分为三大类:直接沟通,间接沟通和混合沟通
(1)直接沟通
直接沟通是指人们使用口头语言及身体语言或借助技术手段使用口头语言以及身体语言进行的沟通。主要包括面对面沟通,电话沟通等等⑶。其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即时互动性,信息沟通的双方角色不断互换和重叠交叉,这种转换和交叉是在同一时段进行的,因此不具有延时性。在直接沟通中,互动双方可以直接得到对方的反馈,及时调整沟通内容,使沟通不断深入。
另外,直接沟通的另一重要特征是具有生动性。面对面的沟通,不仅可以透过语言,还能透过眼神,表情,肢体语言向对方传达信息,是能够充分沟通思想的沟通媒介。借助高科技手段(电话,光纤技术,网络),直接沟通还突破了地域的限制,实现了人们远距离进行直接沟通的梦想,QQ,MSN,SKYPE成为现代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2)间接沟通
间接沟通是指人们通过书面语言,图片,录音,录像等符号媒介进行的沟通⑷。其最大的特点是具有延时性。沟通结束后,沟通的内容依然存在,沟通双方可以在不同的时段分别进行。
书面语言进行的沟通,具有表述准确,可以反复阅读,便于保存等优点,是主要的间接沟通媒介。书面语言的出现,使延时性的思想交流和知识传播成为可能,改变了人类以往只能透过直接沟通的沟通方式,扩大了沟通范围,提高了沟通效率,使沟通可以在更广阔的时空中进行⑸。
虽然在延时方面,间接沟通有了突破,但是受时间,空间及个人行为习惯的影响,沟通双方常常难以形成互动,沟通最终演变为单向的信息发布。所以,间接沟通不是充分互动的沟通方式。
(3)混合沟通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