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在压缩规模的基础上,解决法定计量技术机构的“官办”身份。法制计量是政府行为,承担法制计量任务的法定计量技术机构,必须由政府财政全额拨款,人员参照公务员管理,成为一个“官办”机构。这样,检定人员的工资待遇彻底与检定收入脱钩,从而确保不乱收费,同时确保检定工作不受收费的影响,保证检定及监管到位。
二是要对法定计量技术机构开展的业务项目进行统筹规划,明确省、市、县级法定计量技术机构分工,解决因职能交叉造成的监管不到位问题。根据我国当前法定计量技术机构的状况,建议进行以下分工:
省级技术机构:以做强实验室、多建国家中心和省站为主,带动省级技术机构的发展。承担本行政区域内市县级法定计量技术机构的最高计量标准器的强制检定。
市级技术机构:建立综合性的检验机构,满足区域性日常检定工作需要,主要承担技术难度较大、区县相对数量较少(如大型医疗设备、涉及辐射类的安全防护仪器等)的计量器具强制检定任务。根据当地产业特色,可以建立国家中心、省站或高水平的实验室,满足当地经济需要。
县级技术机构:主要从事量大面广(如用于贸易结算方面)的计量器具强制检定任务,提高强制检定覆盖面,减少强制检定的盲区和死角。
⑵ 建立协调联动机制。法制计量监管既具有自然(技术)属性,又具有社会(管理)属性,只有两者密切配合,才能发挥监管的有效性。因此,必须在行政与技术部门之间建立协调联动工作机制,促进部门和人员之间的相互配合,密切合作。从科学管理的角度来看,政策执行的协调要注意如下方面:第一,责任明确,不可含糊不清;第二,执行计划为执行之纲本,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依计划而分工,避免发生事权的冲突;第三,建立统一有效的领导,集中各方面执行政策的力量,共同实现政策目标。
2、加大投入,提高能力
当前,我国的计量检定技术已明显跟不上科学技术的发展,严重制约着法制计量监管有效性的发挥。因此,一方面,我们要加大投入,促进法定计量技术机构的发展。法定计量技术机构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和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首先,政府应加大对法定计量技术机构的投入,提升高新行业计量执法的技术保障水平,对量大面广需经常移动的计量执法,配备快速检测仪器或车载检测装备,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其次,可从以下途径增加技术机构建设资金来源:一是保证技术机构按规定从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资金用于购置专用设备、进行设备更新改造。二是鼓励技术机构争取当地政府在用地、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三是对偿还能力比较强的技术机构新上前景好的项目,可以适量向银行贷款,解决建设资金暂时短缺的困难,加快发展步伐。
另一方面,法定计量技术机构要加大计量技术研究力度、改善实验室环境条件、增强检定能力以适应高新技术发展和国际贸易对计量检定的需求,为社会发展和行政执法构筑一个科学、高效、公正的计量检定服务平台。
3、整合资源,提高效率
一是根据法制计量管理的权威性、技术性、复杂性的特点,在新的形势及新的外部环境条件下,认真研究法制管理措施的有效性,改革法制计量管理的方式,充分利用行政审批以外的管理机制以及社会资源,在基层设置计量巡视监督员,扩大社会监督面,减少管理的层次,以提高质监系统的省以下垂管权利和效率。
二是根据市场经济发展和质监事业发展的需要,结合省以下垂直管理体制的优势,以优化资源配置,提供有效保障为宗旨,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整合资源,搭建检定资源数据共享平台,建立经济合理、统一共享的计量技术保障体系。
三是引进竞争机制,取消计量检定服务的垄断性。展望未来我国的法制计量,很大一部分任务,特别是与计量器具的检定、校准和测试相关的任务可由非官方的机构承担,包括私人实验室,甚至是生产厂本身。将竞争机制引入检定领域,这一方面可以提高检定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也缓解了政府的财政压力。从而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当然,法规的制定和最终的决定权必须掌握在官方的控制下。
(三)提高政策制定和执行人员素质
当今世界,计量科技日新月异,计量工作专业性强、技术性高,加强计量队伍建设刻不容缓。
第一、要提高人员的政治素质。加强思想政治学习和行风建设,强化法制计量政策制定和执行人员的整体观念、纪律观念和法治观念,使他们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端正计量工作指导思想,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利益关系。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和执行水平,具备较好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要提高人员的业务素质。法制计量政策制定和执行人员不仅要学习计量方面的专业技术,还要学习现代科技,现代管理、市场经济等方面的知识,提高业务技术水平,适应法制计量监管的需要。
试论我国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五)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