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家族企业而言,如果采取家族所有、家族经营及管理的方式,作为决策者的家族其成员本身应具有经营管理企业的专门知识,并通过让其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使其子女在继承企业控制权的同时,也具有经营管理该企业的专门知识,具有经营管理者长远的眼光,达到知识和控制权的相匹配。当因家族企业成员的知识不足,影响其做出有效决策时,知识与决策权出现不匹配,家族企业如果仍然采取家族成员直接经营的方式,就必然导致家族企业效益的下降。
在家族所有、家族经营的治理机制下,因所有者与经理人目标不一致而引起的代理成本虽然很小,但因缺乏知识而引起的制度成本却很高。事实上,在中国大多数的家族企业中,由于企业的经营决策者素质不高或者经营水平有限,这些都直接导致了企业中出现很大的知识成本。
家族企业治理中的与知识成本相关的成本还表现为:
第一,由于利他主义和利己主义理性的矛盾,家族企业的产权可能不够明晰不够明朗,有时甚至是模糊的,产权没有归属到个人,只是划分到家庭或家族层面。家族式企业往往只重视家族整体所占有企业的股权,却忽视了在具体的家族董事会成员中具体的股权占有状况。由于股权占有状况的不明,导致了决策过程中责、权、利含混不清,管理决策效率及其质量很难保证。许多家族企业的创业团队往往因为产权的划分而引发诸多冲突,最终影响了企业的持续经营,甚至限制了企业了长远健康发展。
第二,家族企业所有者独立决策的风险所引发的成本。在家族所有、家族经营的治理机制下,由于外部人员难以有效融入企业(同时也很难取得家族控制者的信任),家族管理者不得不相对独立的进行决策。这在创业初期,企业规模小且业务相对单一的情况下,管理者由于对业务技术较为熟悉,他们的独立决策可以显示其高效的优势。而一旦企业规模壮大,业务也步入多样化的阶段,巨大的管理幅度与冗长的管理层级,使得管理者的原来做法变得不切实际;另一方面,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复杂问题也不断涌现。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独立决策,很容易造成决策失误。
第三,家族企业习惯因人设岗而导致的成本。在家族所有、家族经营的治理机制下,常常容易缺乏明确的职能分化和组织分化。整个组织有时如同一个扩大了的家族,更多的是按照家族式的规则行事,没有稳定的基于职能分化的组织制度,出于家族内部人员关系考虑,因人设岗、任人唯亲现象较为普遍。在这种情况之下,家族逻辑超越了某些商业原则。为了照顾家族成员的利益而不惜牺牲全局,很多家族企业的许多岗位职能差别不大,却不断重复设置,以至于个人的权责利界定模糊。
总之,家族企业在家族所有、家族经营的治理机制下,其知识成本是很大的。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以及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家族企业的知识成本会渐次下降,这是必然的现象。图2具体说明了不同的管理制度与知识成本之间的关系。从该图可以看到,很显然,在家族化管理制度下,知识成本最大,而在现代企业制度下,知识成本最小。因此,作为对知识成本的回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必需的。
知识成本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