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由于管理层次少,官僚气息较淡,员工的主人翁地位比在大企业表现得更加直接,更加突出。所以,他们会更关注企业里的每一个细节,更精心呵护企业的成长,对企业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他们都竭尽全力去解决,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举动将影响到企业未来的发展,这样也有利于调动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也在构建核心竞争力的资源配置上能得到广大员工的支持和理解。另外,培育核心竞争力所需的投资应视为战略性投资,因而就不能以传统的投资收益率来衡量这项投资是否值得。而若按照传统的投资收益来衡量,这些投资是不值得去做的。但想到为了赢得未来市场的竞争,为了企业未来的发展,又有什么不值得做呢?
【结束语】:
著名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成长的问题之所以难以解决,也正因为成长的问题就是成功的问题。成功的问题是最难面对的问题,因为我们总是认为一旦成功了,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注2)我国中小企业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下只有为自己准确定位,合理地配置各种资源,依靠惊人的毅力,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才能找出一条适合自己成功发展之路,而其中起支撑和枢纽作用的只有构建并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种能力,能力和能力的表现形式具有不可分割性。企业核心竞争力又是一种生产力,生产力和生产力的载体具有不可分割性。 这两种不可分割性决定了人们常把核心竞争力与其他表现形式或载体视作同一事物。于是,一提到核心竞争力,人们就习惯性地把他们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即核心竞争力的表现形式或载体视作核心竞争力。其实,这种认识是完全错误的。首先,核心竞争力的本身就是一个系统。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多元有机组合系统,这个系统需要经合理整合后方能产生最大凝聚力,形成强有力的企业核心竞争力,这也是中小企业综合素质和综合实力的具体体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整合一定要从大局出发,着眼于国家在国际上的综合竞争实力。当前国内中小企业之间的竞争要求“双赢”和“多赢”,更要求合作式竞争,最终目的是要我国中小企业做大做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在不远的将来使我国更多的企业能跻身于全球500强企业行列。其次,核心竞争力是一种战略观。中小企业可以在核心能力理论的指导下,制订企业的核心能力战略,在企业经营实践中自觉地构建核心竞争力,而且企业可以以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契机,提升企业的基本竞争力,集中资源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战略目标,为企业赢得持久的竞争优势。所以,中小企业只有对核心竞争力进行连续不断地创新、培育和发展以及在新环境下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才能保持企业长久的竞争优势。
综上分析,我国有许多出色的中小企业在博击市场浪潮中都形成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它们在困境中做大做强的成功经营实践表明,但凡成功的企业都有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做支撑,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企业制胜未来并取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础和根本。作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如何正确理解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如何根据自身条件有计划地构建核心竞争力,并将其积极地应用于企业的具体经营实践,怎样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确保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已是非常现实而紧迫的任务,这对加入WTO后的我国中小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更好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竞争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引文注释:
(注1)小阿瑟.A.汤普森、A.J.斯特里克兰三世:《战略管理》(第13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第36页。
(注2)彼得.德鲁克:《管理的实践》,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第209页。
参考文献:
1.彼得.德鲁克著,《管理的实践》,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
2.迈克尔.波特著,《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1997年1月第1版。
3.小阿瑟.A.汤普森、A.J.斯特里克兰三世著,《战略管理》(第13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
4.刘仲康著,《企业经营战略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2版。
5.黄继刚著,《核心竞争力的动态管理》,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年2月第1版。
6.赵国浩等著,《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与实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4月第1版。
7.秦秋莉著,《核心竞争力的成功模式与误区》,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年11月第1版。
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建立(七)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