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逐步放宽中小企业政策,为我国中小企业构建了良好的市场环境,部分中小企业也取得了不俗的业绩。入世以后,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就必须构建和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本文主要论述中小企业的内涵和特点,以及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阐述什么是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建立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性,以及根据自身条件如何构建核心竞争力等问题,研究探索一条我国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做久之路,提高企业对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中小企业 核心竞争力 竞争优势
【正文】:
冰岛、卢森堡与列支敦士登,这些许多人在地图上都指不出的国家,资源有限,土地狭小,人口更少,唯一的优势就是它们地处区域枢纽位置。但它们却都能在诗情画意的环境中急速现代化,平均国民所得在全球名列前茅。经营企业与治国相通。那么,我国中小企业能从中领悟到什么呢?我们该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下逐步发展壮大,把企业做大、做强、做久,实现在各自领域里革命性的飞越,成为产业领军人物,关键在于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构建和不断提升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获得持续竞争优势,这是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的主线,也是制胜未来的基础。
一、中小企业的内涵、特点以及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一)、中小企业的内涵
目前,对于中小企业国内学者主要是从规模角度理解的,它们独立经营,形式多样,机制灵活,相对于大企业来说经营规模比较小,在本行业中不居于市场支配或主导地位。而国内专家对中小企业的普遍看法是指在劳动力或劳动手段、劳动对象,或产品,或固定资产价值等集中程度属于中等或低等的企业。当前一般是指那些固定资产少于1000万元,年营业额数百万元至数千万元,企业员工不足1000人的企业。但是,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中小企业的产值、经济附加值、产品市场占有率以及市场影响力和市场地位却并不亚于甚至超过一些大型企业。所以,对中小企业的理解要用辩证发展的眼光来具体分析。
(二)、中小企业的特点
1、生产规模中等或者微小,因而投资较省、建设期短、收效较快。
从劳动力这个因素来看,中小企业员工人数一般少于1000人,特别是在我国乡镇企业中,员工人数一般平均七八十人,村以下的企业人数更少,一般十几人或四五十人。所以,我国中小企业人均所拥有的固定资产原值不及全部独立核算的大企业的五分之一。由于生产规模小,所需投资就省,上得快,投产快,见效也快。一般当年投资,当年就能投产,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当年就能收回投资,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对市场变化的适当性强,“船小好调头”。
中小企业一般属于成批生产或单件小批生产的类型,小批量,多品种,市场灵敏度高,比较能够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复杂变化,对顾客新的需求能迅速地做出敏捷的反应,合理地调配资金和劳动力资源,及时开发和生产出市场急需的产品;“船小好调头”,当某些经营领域需求下降时,它们能较快地转向需求上升的经营领域。
3、机制灵活,能发挥“小而专”、“小而活”的优势。
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是为各个大型企业配套服务的,为它们提供零部件或元器件,这样也使得这些中小企业有了比较明确的专业方向以及和大企业稳定的协作关系,能够实现专业化生产;同时,中小企业利用本身灵活的机制,开发和生产各种“小、巧、轻、廉”、富有本厂特色、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满足用户和消费者在不同时期、不同种类和不同个性的需求。中小企业一般没有架子,对用户能有求必应,重视服务,力求周到,重活、苦活、累活都干,乐于安排,因而能赢得顾客信任。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