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经营范围的广泛性,行业齐全,点多面广。
中小企业数量多,经营领域十分广泛,不仅为城市大工业配套服务,也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为城乡人民生活服务,还为外贸出口服务。既有生产资料产品,也有生活资料产品;涉及第一、二、三产业各种领域,形成门类齐全、点多面广的特点。
5、成本较高,提高经济效益的任务艰巨。
中小企业由于生产经营规模较小,一般没有达到规模经济的要求。因此,与大型企业同类产品相比,中小企业的产品成本就比较高,使自己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要降低成本、增加盈利、提高经济效益,任务十分艰巨。但中小企业降低成本的潜力仍然是很大的,除了可以发挥劳动力费用节省的优势外,还可以通过技术革新、节能降耗、加强管理等方面的努力,把成本降下来,把效益搞上去。
6、“船小易翻船”,抵御经营风险的能力小。
中小企业虽然机制灵活,但由于规模小,实力弱,势单力薄,在市场竞争的狂风暴雨中容易被大型企业所卷起的巨浪倾覆。所谓中小企业经营范围广是从整体上来说的。如果从每个中小企业来看,其经营范围和市场面仍然是狭小的,一旦这些领域的市场需求下降,容易造成企业生产经营的大起大落,遭受很大的打击,从而加大经营风险。中小企业不像大型企业那样,因市场面宽,一旦某一领域需求下降,还可以向其他市场领域拓展,很快分散风险。这就给中小企业提出一个重大战略课题,必须走联合之路,或者与大企业长期保持良好的协作关系,或者抓住有利时机逐步发展壮大,或者在某一领域内发挥整体的力量,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
7、资金薄弱,筹资能力差。
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所拥有的资金较少,严重地影响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拓展。由于实力不雄厚,从各个方面筹措资金也较困难。但不是所有中小企业都筹措不到资金,关键在于产品适销对路,有市场前景,并努力提高企业在融资方面的资信度,是会得到金融企业的支持的。同时,也给中小企业在制定经营战略时提出了一个重要课题,即如何使企业有限的资金得到充分和合理的运用,以便取得理想的经济效益。企业会“理财”,才有条件“聚财”,即筹措到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所需资金。
(三)、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1、中小企业的地位
(1)、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重要地位,可以降低经济波动给国民经济带来的风险,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生力军。截至2005年7月底,我国的中小企业已占到企业总户数的约99.3%,国内生产总值的55.6%,工业新增产值的74.7%,税收的46.2%,出口总额的62.3%,就业岗位的75%以上。而我国的出口企业中95%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在我国县级经济中更处于主体地位,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骨干力量。以上数据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不是削弱,而是在加强。在政策利好的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迎来了发展新机遇。然而不能否认,这个群体也是承受风险能力较弱的群体。他们的健康成长有赖于社会各方面给予大力扶持,能否给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关系到经济增长的后劲,关系到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2)、在农村经济中处于主体地位。改革开放二十八年来,我国乡镇企业迅猛发展,异军突起,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的主要支柱。而乡镇企业绝大多数也是中小企业,主要是小企业,它有利于集中农村零散的资金和利用分散的资源,有利于吸收农村过剩的劳动力,因而发展快。目前绝大多数地区乡镇企业创造的国民生产总值已占农村社会生产总值的一半以上,经济发达的农村,甚至占3/4,或4/5以上。总之,乡镇企业已经成为农村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主要的和直接的承担者,成为乡镇集体收入和农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农村中小企业的发展加快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步伐,推进了农村工业化和农村集镇的城市化进程,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一大特色。
(3)、中小企业是大型企业不可缺少的伙伴和助手。中小企业就其实力来说,是无法与大型企业竞争的,也的确有不少中小企业在竞争中或被大型企业“吃掉”,或被排挤,或被淘汰。但又有不少中小企业在竞争中发展壮大,成为“小巨人”式企业,成为大型企业不可忽视的对手;更有相当多的中小企业成为大型企业不可缺少的伙伴和助手。大型企业为了变得更大,走“整机”或整车组装的路子,以迅速扩大生产能力,必须进行生产改组,走专业化协作的道路,必然要把原来大型企业自己生产的很多零部件、元器件的生产或原材料的生产扩散出去,由中小企业来配套协作生产。大型企业实行规模化、多样化和集团化经营,就带动着一大批中小企业一起发展。因此,中小企业就成为大型企业发展不可缺少的“伙伴”,或不可忽视的“配角”、“助手”,它们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2、中小企业的作用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