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门又叫非政府组织或中介组织,发达的社会中介组织是政府转变公共服务职能、进行市场化改革的不可或缺的社会基础。西方国家公共服务改革中,非政府组织以其遍及保健、教育、服务、环保等与民众休戚相关领域的特点而在公共物品供给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状况距离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和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在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功能仍有较大差距。政府对非政府组织的管理存在法规滞后、监管不到位的现象;非政府组织的行政色彩还比较浓、法律地位还比较低、内部管理能力也比较差。所以政府要大力加强立法,积极培育非政府组织,减少政府的直接干预,让其承担政府无力提供或提供不好的公共服务。
为此,我们应在清理、整顿和改造现有各类社会中介组织的同时,大力发展新的社会中介组织,从而形成功能完备的社会中介组织体系,在此基础上,把一些政府管不了、管不好的公共服务职能交由它们去履行。另外,在减少政府对非政府组织的行政性干预的同时,也要对非政府组织加以规范和引导,以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的公共服务“承载器”作用。同时,加大公共服务社区化建设的力度,授权社区提供公共服务,通过发展各种专职、兼职或志愿的社区公共服务组织,来提供包括社区维护、社区治安、医疗保健、社区管理等多样化服务。
总之,市场化改革为公共服务带来了希望,但是也随之带来了困难,不应把它看成是一种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我国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既要借鉴西方国家市场化改革的成功举措,又要立足于中国国情,从实际出发,有效发挥政府与市场的各自功能比较优势,从而加快和推进有中国特色的公共服务改革。
引文注释:
[1] 吴群芳:《公共选择理论与“公共服务市场化”》,《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3月第18卷。
[2] 陈振海、杨恺杰:《美国公共服务的市场化改革》,《党政论坛》2004年3月号。
[3] 杨代福、李和中:《公共服务合同出租:英国、关国经验及对我国行政改革的启示》,《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5卷第2期。
[4] 黄伟、刘学政:《公共管理社会化与公共服务市场化——美国“政府再造”对珠海市城市管理制度创新的启示》,《城市发展研究》2002年第6期。
参考文献:
[1]毛寿龙、李梅、陈幽泓:《西方政府的治道变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版。
[2]宋世明:《美国行政改革研究》,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9年第1版。
[3]周志忍:《当代国外行政改革比较研究》,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9第1版。
[4]查尔斯沃尔夫:《市场或政府——权衡两种不完善的选择》,中国发展出版社1994第1版。
[5]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第1版。
[6]刘旭涛:《公共服务市场化: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方向》,《新视野》1999年第1期。
[7]程样国、韩艺:《西方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启示与反思》,《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
[8]刘旭涛:《行政改革新理念:公共服务市场化》,《中国改革》1999年第3期。
中国公共服务的市场化改革研究(六)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