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紧紧抓住供热这个众多北方城市的一大焦点、难点问题入手,从北京市供热的现状出发,以有力的数据和事例,充分说明我国城市供热体制改革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找出了目前我国城市供热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文章强调加快城市供热体制改革,必须树立“热”是一种商品的观念,实行用热货币化,谁取暖,谁出钱的原则。同时,结合我国城市供热的实际,在对我国城市供热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全过程的做出深入细致分析的基础上,从解决城市供热问题的矛盾的两个方面入手,大胆地提出整合供热资源、优化供热结构、实行特许经营;停止福利供热、实行用热商品化;建设节约型社会等城市供热体制改革的初步设想,努力使城市供热体制改革朝着有利于供热事业健康良性的发展和有利于人民群众得到优质实惠服务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供热现状 经验借鉴 找出差距 抓住机遇 改革设想
【正文】:
“近几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深入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也成为普通市民普遍关心的热门话题”。(注1)“现代城市的管理,要求科学化、合理化”。(注2)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制的改革重要内容之一的城市供热体制改革,在城市管理改革中的地位越来越显得重要。城市供热体制改革是社会广泛关注和关系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大事,对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北方城市的供热行业一直作为公用事业,由政府独家经营、福利供热、单位统包,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严重制约了城市供热行业的发展。搞好城镇供热体制改革,对于促进城市供热事业快速发展,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一、北京城市供热的基本现状
随着北京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供热体制改革已成为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取消“单位包费,福利供热”实行供热商品化、货币化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加快城市供热体制改革,加快城市供热基础设施建设,为首都市民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是市政管理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我们要充分认识北京目前在供热方面面临的发展、改革和管理这三大主题,充分认识所面临的市场环境和条件,分析实状,克服困难,深化城市供热体制改革,创建和谐的供热环境。
(一)供热方式的不断增加,促进城市供热市场形成和发展
北京市主要供热方式按系统形式划分有区域供热、分户式供热和平房采暖;如果按系统规模划分,有区域集中供热和区域中小型锅炉房供热;按不同燃料结构形式划分,有燃煤、燃气、燃油和电锅炉房供热等。按着北京市阶段性治理大气环境污染的要求,1998年以来,我市广泛使用以天然气为主要清洁能源的供热方式。据统计,目前,北京市总的供热面积为42850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为29266万平方米,集中供热面积29130万平方米(住宅面积19584万平方米),占全市总供热面积的68%.其中:市热力集团所属城市管网担负8487万平方米,占全市总供热面积的19.8%,大型区域锅炉担负20643万平方米,占全市总供热面积的48%.其它中小型区域锅炉房供热面积13720万平方米(住宅面积9682万平方米),占全市总供热面积的32%.另外:清洁能源分户式采暖约为1800万平方米,占全市总供热面积的4.2%.城市供热方式的多元化,使北京市供暖结构更加合理,供暖质量不断提高,供暖企业步入健康轨道;城市大气污染问题得到控制,良好以上的天气逐年增加,有力地改善了城市环境和市民的生活质量。
(二)供热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保证城市居民温暖过冬
为保证市民冬季取暖的质量和减少大气污染改善环境质量,市委、市政府和供热企业每年投入巨资用于城市供热基础设施改造、建设,先后改造了国华北京电厂、华能、二热、石景山、高井等5座热电厂,还在左家庄、方庄、双榆树等地建起了3座尖峰供热厂和1座蒸汽厂。改扩建一批中型锅炉房,拆除了一批小型锅炉房。市热力集团公司作为全市最大的供热单位,资产总值约85亿元,城市集中供热以管网为主,管网主干线长度 600余公里,热力站1317座,担负着156户工业蒸汽用户供应和8487万平方米供暖的任务。全市共有供热单位3894个,城八区3101个,远郊区县793个。北京区域锅炉房共有锅炉房5346座,锅炉17810台.其中:大型锅炉房(20T以上)758座,锅炉3361台;中小型锅炉房4678座,锅炉14449台。除热力集团外,还有市、区属房管系统供热公司和大型房地产开发供热公司的区域集中锅炉房,是北京市供热行业的骨干力量,其余近56%的供热资源分布在2500多个机关大院、学校、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团体后勤部门自行管理或联片供热。
(三)缴费的主体的严重错位,造成用费与交费分离热费难收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