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以来,我市供热主要强调社会的保障性,从而忽视了供热的商品性。作为交纳热费主体的用户,只有用热的权利,而无交费的义务,造成了权利与义务的脱节。随着住房货币化和劳动力市场的开放,交费主体发生了变化,原房屋承租人变成了房屋产权人,许多职工变换了单位,再由原单位担负采暖费已不合理,交费主体也难于确定;一些企业由于经营困难,无力承担职工采暖费的支出,造成热费大量拖欠;欠费者照常采暖,使一些单位和个人互相攀比,拒交或长期拖欠采暖费,但又无有效的监管措施,使恶意欠费现象越来越严重;下岗职工、鳏寡孤独等弱势群体无力交费,却又未纳入社会保障体系,造成供热单位无处收取热费;破产企业如划归社会化管理的退休职工、危改拆迁居民等群体的热费问题等未与相关政策衔接,一方面造成这部分居民的交费主体不明确,他们不情愿或无力交纳热费,另一方面这些居民怨声很大,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
由此种种,使得热费收缴日益艰难,热费收缴率日益下降,由于欠费严重,使供热企业资金严重短缺,无力进行设施的维修、改造,造成供热设备老化、管网超期服役,供热质量难以保证。这不仅严重地影响到居民的正常工作和生活,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稳定和供热事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非常关注的热点问题。
2、现行供热体制严重制约了我市供热节能水平的提高,造成能源浪费严重。
现行供热体制冬季采暖计费方式是按建筑面积收费,与采暖用户的用热量无关。这种热费与热耗相脱节的买卖关系,就使采暖用户没有节能的积极性,造成能源的极大浪费。据测算,目前我国民用建筑耗能量占全国商品能源总耗的25%,其中60%为采暖能耗,相当于发达国家在同等条件下采暖能耗的三倍,不仅造成能源浪费,还加剧了环境污染。
从技术层面上看,我国采暖能耗高,一方面是建筑的保温隔热和气密性能差,热量损失大;另一方面是室内采暖系统缺乏热量计量和温度调控的功能,用户不能自行调节室温。我市自2000年就发布了《北京市新建集中供暖住宅分户热计量技术规程》,并从2000年12月1日起,执行分户热计量设计标准。同时加大新型墙体材料、建筑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热能利用效率,改善城镇大气环境质量。
从实际效果看,采用保温隔热性能高的新型墙体和门窗材料,可提高住宅建筑节能水平30%左右。如安装室内计量和温控设施,可进一步促进住宅节能。由于居民没有节能积极性,房地产开发商无节能的动力,严重制约着建筑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造成能源的浪费。
综上所述,这些问题是热的供应者和使用者是力所不能及的,也是供热行业管理部门所不能及的。因此,政府部门一要从立法的角度规范民用建筑的规划设计部门、投资建设者的行为,使其符合节能环保的要求;二要组织有关部门加快民用建筑节能技术标准的制定,以便有章可循。
3、行业改革滞后,缺乏竞争机制,严重制约供热事业发展。
供热设施是我市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供热采暖是我市居民冬季生产生活的基本需求。而本市供热行业中,除为数不多的市热力集团等具有一定规模的专业化供热公司外,大多属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社会供暖单位,其数量过多,隶属关系复杂,管理分散,管理方式落后,专业化水平和经营效率低,缺乏竞争意识和改革的动力,冬季很难达到按时按质供热和稳定可靠运行的行业要求,甚至引发社会矛盾,由此削弱了我市冬季供热的保障能力。由于供热企业改革的滞后,在产权制度、经营机制、用工制度等方面还没有实现根本性变化,造成企业经营僵化,严重制约了企业经营管理效率的提高。一方面,加重了人民群众的负担,另一方面,造成了供热市场的封闭,进一步造成供热成本的居高不下。由于政府监管不到位,也使我市供热行业仍处于一种无序的发展状态。一是对北京市供热设施建设缺乏全面的总体的规划,二是尚未建立对供热企业规模、运营、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标准体系和监管机制,三是法规建设严重滞后,难以对供热市场和供热行业实施有效管理。因此,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工作方式,也是供热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
三、抓住机遇,锐意进取,加快供热行业改革的步伐
由于北京现行的供热体制是在不同年代、不同方式和不同的管理模式下形成的,因此造成了目前北京在供热规模和供热管理上有很大的差异性。虽然40多年来,通过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的努力,北京的供热状况总的来讲是好的,基本上保证了市民冬季取暖的需要。但是现行的供热体制已经不适应或完全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严重制约了北京城市供热事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不能满足现代城市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要。为此,我们必须以创新的精神,超前的思维,加大力度对现行供热体制进行改革。
供热行业的改革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它将涉及到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和公共政策的制定,涉及到企业改革、住房制度、分配制度、养老保险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涉及到环保政策的实施和城镇供热资源的整合和规划,涉及到技术的进步和节能技术的改造,涉及到改革组织推动中部门间及中央与地方的相互配合与协调等诸多方面。但只要紧紧抓住其核心问题:既必须树立“热”是一种商品的观念,实行用热货币化,谁取暖,谁付费的原则。结合我国城市供热的实际,在对我国城市供热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全过程的做出深入细致分析的基础上,从解决城市供热问题的主要矛盾的两个方面入手,科学地合理地分配和规范供热与用热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兼顾和保障其双方的经济利益。供热体制改革就一定能有所突破。
但伴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北京申奥成功,北京的供热事业也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一定要充分认识供热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充分认识发展改革的新形势对我市供热行业带来的极大冲击,积极转变政府职能,转变市民的消费观念,逐步实现供热的商品化,同时,要进一步调整、整合、优化供热结构,实现供热资源的最佳配置,让热产品真正服务于公众、服务于社会。
四、我市供热体制改革的初步设想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