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融资难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一大“瓶颈”,本文从中小企业的地位和作用出发,阐述了融资难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对形成融资难的原因进行了较详尽地分析,提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几种有效途径。
【关键词】:中小企业 融资 困难 解决 途径
【正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形成了以国有、集体、私营、外资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格局。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融资难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首要突出问题。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融资环境,建设信用机制是当前亟待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中小企业分类及融资性质的界定
(一)中小企业的界定
中小企业是一个相对模糊的概念,目前世界各国对中小企业的界定尚无完全统一的标准。首先,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中小企业所处的经济发展环境也有差异,因此在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上不可能达成一致;其次,即使在同一国家和地区,有关中小企业的界定和划分标准也会因经济发展状况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改变。不同发展阶段的标准不可能一成不变;最后,企业本身的发展是动态的、复杂的,其中包括多方面的因素和条件,很难找到一个完整统一的标准或者指标来涵盖这些因素,试图在理论上或实践上给出一个确切的定义是相当困难的。
在我国,不同的行政部门,由于考虑的因素不同,对划分中小企业的标准也有不同的看法。现行企业的规模划分,是按照2003年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统计局联合颁发的《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执行。这个标准从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三个指标界定了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中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但是,此标准一方面没有对其它行业中中小企业的划定给出标准;另一方面,此标准的意义更多的在于确定何种规模的企业可以享受政府优惠扶植政策。所以,本人认为,对于经济理论研究而言,中小企业的界定似乎并不应当拘泥于此标准。本文讨论的对象主要指民营和公司制的中小企业,特别是代表当代中小企业的民营企业。它们通常生产规模较小,雇员也较少,其市场所占份额较低,并且基本不具有大企业复杂的管理结构特征,在与大企业的市场竞争中时常处于不利地位。
(二)融资的性质
融资作为企业理财的重要手段,是企业从自身生产经营状况及资金运用情况出发,根据企业未来经营策略与发展需要,通过一定的渠道,采用一定的方式,利用内部积累或向外部筹集资金,以保证生产经营需要的一种经济行为。
企业融资有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两种方式。内源融资是企业不断从自身内部取得资金并转化为投资的过程,具体有留存利润、折旧和内部筹资三种形式。外源融资是企业组织和吸收其他经济主体的闲置资金并使之转化为投资的过程。外源融资又可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直接融资的方式主要有资本市场、风险投资、私募基金和商业信用四种。间接融资主要是银行贷款。本文讨论研究的重点是中小企业的外源融资。
二、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融资难的现状分析
(一)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勿庸置疑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其重要性在不断增加之中,这主要表现在:
1、中小企业已经成为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我国经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已超过800万户,占全部注册企业的99%;其企业总产值、利税总额和出口总额分别占全国企业的60%、40%和近60%。(注1)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