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国家的国际服务贸易也得到发展。发展中国家虽然在资本、技术密集型服务行业较发达国家明显滞后,但在资源、劳动密集型服务领域中,发展中国家则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也得到迅速发展,服务出口占世界服务出口总值的比重增加。到2002年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服务贸易中的比重约为9%, 而且各国发展不平衡。2002 年服务贸易出口额前30名的国家和地区中,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大陆、印度、泰国、土耳其、马来西亚、墨西哥、波兰,分别占国际服务贸易出口额的 2.4%、13%、1%、0.9%、0.9%、0.8%、0.6%;在进口贸易中 , 中国大陆、墨西哥、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印度、巴西 , 分别占国际服务贸易进口额的2.9%、1.1%、1.1%、1%、1%、1%、0.9%。(注1)
三、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一)服务业的发展太过于滞后
近20多年来,特别是中国入世后,我国的服务业取得了迅猛的发展,不仅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已经成为解决就业的主要渠道,服务业增加值由1978年的860.5亿元增长到2003年的37668.4亿元,增长了42.78倍,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0.1%,高于同期GDP的增速。但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一直徘徊于33%—34%左右,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70%以上的水平,也低于发展中国家45%左右的平均水平;就业比重由当时的不足20%,上升到目前的30%,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70%-80%的水平,而且服务业的设施和设备陈旧,服务质量低下,综合竞争实力差,服务贸易缺乏国内的产业支柱。
(二)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
根据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特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新兴服务贸易项目将占据主导地位,但我国目前新兴服务业占较小比重,如图二所示,1998-2002年服务贸易总额构成比例,除了2001年的各大服务行业贸易额构成比例比较均匀之外,其他各年的服务行业贸易额都相差悬殊,且旅游,运输,其他商业服务占较大比重。因此,不难发现,我国服务贸易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进行长期的结构调整,使各大服务贸易行业都可以得到均衡发展。
(三)服务贸易观念落后
我国入世后,货物贸易跟服务贸易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相对于货物贸易,我国对服务贸易的宣传做得不够,观念方面跟不上服务贸易的发展需求。首先,普通百姓对服务贸易的认识观念滞后于决策层的战略思考。相当一部分普通百姓甚至包括部分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不知道,也不清楚什么是服务贸易,什么是新兴服务贸易等问题,更不清楚服务贸易在我国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其次,对服务业的产业属性存在片面认识。一种情况是过于看重某些部门作为经济调节工具的功能,而忽视了其产业属性。第二种情况是对一些作为社会公益性质的行业政府采取包下来的做法,影响了其作为产业的发展。第三,对服务业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清。相当多的地方领导认为服务业必须等农业和工业达到一定水平后再去发展,但实际上这是一种大而化之的认识。
(四)服务贸易开放程度较低
1、由于GATS本身在结构上的缺点(如菜单式的减让方式和保留相当多的非歧视例外)以及服务业在经济安全、竞争力和就业上的敏感性,中国的服务贸易壁垒仍然较高。这主要体现在: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的严格限制是市场准入的核心壁垒;补贴提供仅限于本国企业和资格要求是主要的国民待遇限制;承诺的广度和深度依然有限,特别是“没有限制”的部门所占比例较低;所保留的对市场准入限制措施的商业约束性较严厉。
2、我国服务贸易的开放程度远远落后于制造业。我国许多服务业的对外开放都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才开始试点的,由于我国的服务贸易起步晚,没有与对外开放相配套的行业性法规,服务贸易各部门的政府人员又本着维护自身的利益,难免忽视全局的利益。再加上我国在放开服务业时相对谨慎,无论是对国内民营企业的开放,还是对外资的开放进程都慢于制造业。以外商投资为例,截止到2002年底,一至三次产业外商投资合同金额分别为157.59亿美元、5242.86亿美元和2880.15亿美元,第二产业投资比重达63.32%;从投资项目数看,一至三次产业投资比重分别为2.88%、73.15%和23.97%。第三产业仍未成为对外商投资的重点,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第三产业进入门坎较高。 (注2)
(五)服务贸易管理水平低
这反映在中国服务业过去长期以来实行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垄断的经营体制,入世以来,我国在行政审批、反不正当竞争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所有垄断性行业都有不同程度的改革。但“官本位”思想仍未根除,政府服务未能跟上时代要求,管制改革未有健全的监督机制和保障机制。我国的服务贸易管理实际上是粗放型的管理,其管理水平低、效率低,最终导致了服务贸易效益低。如中央与地方在服务业对外贸易政策和规章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别,服务业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甚至相互掣肘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服务业的统计也不规范,在行业划分标准、服务标准等方面有许多不符合国际惯例。
(六)服务贸易人才短缺
由于我国的低工资制度和轻服务业管理人才培养的传统观念,整个服务业发展缺少人才的状况将更为严重。在我国目前服务市场有限度的开放中,外资银行、外资保险公司已挖走国内银行相当数量的业务骨干。在信息服务等其他行业内资企业的人才流失也很严重。这造成了我国在金融、保险、咨询和专有技术等知识密集型号的服务贸易领域内处于竞争劣势,因此,服务贸易人才的短缺已经成为我国服务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又一大障碍。 论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2(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