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推进财政支出管理制度的改革。继续推进包括国库统一支付制度、部门预算、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等制度的改革,建立严格、科学、高效的财政支出管理制度。建立新的财政支出格局:(1)为国家机器正常运转提供财力保障。由政府通过预算安排解决政府职能行使所需的资金,规范支出范围,加强财务管理。(2)加大对社会公共和公益性事业的支持力度。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大对科学、教育等重点社会事业的投入,支持文化、卫生、医疗等事业发展,同时调整其内部结构。(3)提高财政对社会保障支出的保证能力。以失业、养老、医疗保险改革为重点,建立低标准、多层次、广覆盖的社保体系,逐步深化各项社会保障制度改革。(4)加大对基础设施及基础产业的投资力度。压缩和退出一般营利性投资领域,增加对农业、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
(四)遵循科学发展,强化统筹协调
实施人本主义的发展战略,已成为人类的共识和选择。2003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00美元,到202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将达到3000美元。根据世界发展进程的规律,在人均GDP处于500美元~3000美元的发展阶段,意味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全面建设小康阶段。(注9)在这个阶段,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产业之间以及占有资源不同的人群之间的收入差距还会拉大,而随着收入提高及差距拉大,各种利益关系日益复杂。全面小康就不仅仅是经济建设,更要求社会以及各个方面协调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四个方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全面、正确地履行政府职能。政府职能从经济目标优先向社会目标优先的转变,实现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财政职能也应体现这一时代课题的要求。
1、改变目前政府投资取向。解决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不协调。要靠国家和地方政府扩大对社会发展方面的投入,改变目前政府投资偏重于经济建设而对社会事业偏少的格局。积极向科技、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领域倾斜,向生态环境保护倾斜。
2、加强税收等方面的调节。解决地区之间和个人之间的收入差距拉大问题。培育合理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应该成为今后社会制度安排和政策选择的核心。在社会中间阶层规模大的社会,社会资源的配置一般都比较合理,分配差距比较小,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利益矛盾和冲突一般都不会很大,这样的社会最稳定、最可持续发展。
3、建立合理配置公共资源的制度。从近期看,社会政策创新的可操作方向是合理地配置公共资源。而其中最为有效的操作平台,是建立公正配置公共教育资源的制度,制定提高普通社会成员尤其是困难群体的竞争能力和技能的教育培训政策。教育是促进经济增长、矫正各种不公平的起码条件,是保证社会的机会相对公平的最重要的制度设置。
4、提高社会管理水平。为维护社会稳定,保证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还要注意全面构建现代化的社会管理体系,积极构建"中国社会稳定预警系统"。社会稳定预警系统,就是要科学、定量、实时地诊断、监测并预警社会稳定的总体态势。
5、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就业是民生之本,经济和社会要协调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就业问题。要正确认识劳动密集型产业与资本密集型产业之间的关系。这有赖于转变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进一步减轻就业压力。
引文注释:
(注1) 姜维壮:《新时期财政理论与改革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4月第1版,第156-157页。
(注2) 刘永祯:《西方财政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年1月第1版,第2-7页。
(注3) 张馨等:《当代财政与财政学主流》,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第1版,第433页。
(注4) Musgrave,R.A.:《THE THEORY OF PUBLIC FINANCE》,MCGRAW—HILL BOOK COMPANY,INC., COPYRIGHT 1959 ,第3-27页。
(注5) 胡乐亭:《财政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9月第2版,第83-84页。
(注6)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人民出版社,2002年11月版,第27页。
(注7) 肖捷:《2003中国财政发展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第468页。
(注8) 冯宗容:《财政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第27页。
(注9) 颜彦、李力:《专题报道: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求 解 篇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面进步》,《新华网》,半月谈2004年第4期,2004年3月10日。
参考文献:
1、 Musgrave,R.A.:《THE THEORY OF PUBLIC FINANCE》,MCGRAW—HILL BOOK COMPANY,INC., COPYRIGHT 1959 .
2、 谢秋朝:《公共财政学》,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
3、 姜维壮:《新时期财政理论与改革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4月第1版。
4、 张馨等:《当代财政与财政学主流》,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第1版。
5、 刘永祯:《西方财政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年1月第1版。
6、 胡乐亭:《财政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9月第2版。
7、 冯宗容:《财政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
8、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人民出版社,2002年11月版。
9、 毛程连:《西方财政思想史》,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版。
10、 肖捷:《2003中国财政发展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浅论我国的公共财政职能(六)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