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对企业管理行为的认识,由于亲身感受深刻,因而对经营者综合素质有更多的了解,所以,要进一步加大民主测评、民主选举的力度,“让更多的人参与选人”,克服以往经营者选聘中的“过分集中”和“以偏概全”的弊端。
④要增强开放意识,从“暗箱操作”到“阳光作业”的转变。
长期以来企业经营者的选拔工作,封闭性强,透明度不高,加入WTO后,我国的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扩大,在选拔企业经营者过程中,要求我们必须增强公众意识,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从“暗箱操作”步入到“阳光作业”的轨道上来。
(2)要建立和完善适应企业家成长的激励机制。
①要保障企业家的收益分配。
企业家的劳动是一种风险性很强的复杂劳动,而且在现代经济活动中,又作为经营要素构成了人力资本,因而应该参与企业剩余产品(净利润)的分配,获得较高的收入;企业家要承担经济风险,就应该有相应的经济实力与之匹配,如果没有经济实力来承担风险,那实际上就无所谓风险了,不能承担经济风险的经营者,从本质上看就不是真正的企业家。所以,要加快分配制度改革,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企业薪酬制度,使企业家真正获得更多的合法实惠,以激发企业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②要留足开创事业的空间。
西方经济效用理论告诉我们,“对于一个消费者来说,随着货币收入量的不断增加,货币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注5) 经营者的收入一旦达到一定的水平,物质激励的作用就会衰减,对经营者产生更大的激励是权力、地位和声誉等隐性激励。所以,要积极探索有效的激励形式,提高企业家的社会地位,为他们赋予更大的权力和扩展更大的施展才华的空间。
③要从感情上关心人。
尊重人才、爱惜人才要从感情上表达出来,用感情留人,用事业留人,激发企业家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3)要建立和完善适应企业家成长的约束机制。
①内部约束。
主要体现在企业(公司)章程、契约合同,以及激励中的约束等。公司章程是企业所有人都必须服从的企业宪法,所以从公司章程上就应明确对经营者的约束条款,并不折不扣地兑现和执行;合同契约是指经营者对企业要签订任职合同,明确规定经营者任职期间的权力义务,以及维护企业商业秘密、技术专利等企业竞争力,规定人力资本在离开企业后的一定期限内不从事同业竞争的条款,还有违约责任等;在激励中也要体现约束,国外许多经营者的收入很高,但附加条件和限制条件同时存在,例如期权一般5年左右才能行权,而年终奖也要在3年后才能全部兑现,从而有效地避免了短期行为。
②外部约束。
主要体现在法律约束、道德约束和市场约束等方面。企业家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一个社会阶层,如果没有相应的法律约束,就会导致经营者有时会任意损害企业利益,所以必须与通行的国际惯例接轨,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体系;道德约束主要是指企业家本身的职业道德,企业家同样要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无端地损害企业竞争力、抵毁他人抬高自己等非道德行为是企业之大忌;市场约束主要是指在形成企业家市场的过程中,建立企业家能力与素质的评价体系及数据库,把企业的业绩、能力素质等能够表明身份的各种记录和指标统统建立档案,从而形成一种既有形又无形的有效约束。
6. 建立科学的培训机构,提高企业家的整体素质
对企业家进行培训教育,提高其决策能力和领导艺术,不断进行知识更新,使其尽快适应我国深化改革,日臻完善的企业运行机制,使企业家队伍素质普遍提高,把过去经验决策,改变为科学决策,转变观念,有事找市场,而不是去找政府,从而增强竞争的观念和风险决策的意识,同时,通过培训可选拔一大批中青年现代企业家后备队伍,使企业家队伍后继有人。
五、结语
总之,搞好国有企业,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经理人员队伍、企业家队伍是必要的;而产权结构多元化、经理人员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地位明确化、企业家身份职业化、企业家的聘用、考核与激励和约束手段的市场化、企业家身价商品化,则是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经理人员队伍、企业家队伍的必要条件。
(注1) 《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1999年9月。
(注2) 谭道明主编:《企业管理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第2版,第17页。
(注3) 刘仲康主编:《企业经营战略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6月第1版,第421页。
(注4) 钱伟荣著:《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第58页。
(注5) 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年2月第1版,第84页。
参考文献
1. 谭道明主编:《企业管理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第2版。
2. 《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1999年9月。
3. 刘仲康主编:《企业经营战略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6月第1版。
4. 钱伟荣著:《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5. 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年2月第1版。
6. 西蒙(美)编《管理行为》,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年5月第1版
7. 《中国企业家队伍成长与发展透视》,社会学研究,2001年第六期
8. 张卓元主编:《国企改革建言》,广东经济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9. 胡树华编著:《企业大战略》,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10. 东营市年鉴(2000,2001)
关于建立国有企业企业家队伍的探讨(四)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