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纲:
企业的发展和收益的提高,同企业家有着直接的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家对企业的命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所以现代化企业必须要有高素质的人才。国有企业要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必须建设高素质的经营管理者队伍,培育一大批优秀企业家。本文结合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讨论了企业家在国企改革中的作用和地位,分析了影响企业家队伍形成的主要因素,针对影响因素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
一、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的必要性
(一)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是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
(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是社会的稳定的需要。
(三)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是社会进步的需要。
(四)企业家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企业家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没有选择企业家的权力。
(二)企业家未形成职业化。
(三)企业家的素质有待提高。
(四)企业家的市场经营意识不强。
三、目前制约企业家队伍形成的诸多因素
(一)政企不分的老问题并未真正解决。
(二)经理人员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地位不明确,难以施展身手。
(三)国有企业对企业家的“有效需求”严重不足。
(四)有关政策上的“官本位”导向.
(五)缺乏一个完善的企业家评价选拔机制。
(六)经理人员的帐面收益与风险不对称,使内部人控制问题很难解决。
四、培育高素质企业家队伍的思路和对策建议
(一)更新观念,客观评价企业家的价值和社会地位。
1.深刻认识“官本位”的腐朽性和危害性。
2.重新认识和客观评价企业家的存在价值及社会地位。
3.企业家自身要有忧患意识。
(二)解放思想,努力造就一个有利于企业家队伍形成、发展的有利环境
1. 企业家成长的基础是企业产权结构的多元化。
2.企业家成长的前提是经理人员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地位明确化。
3.企业家的身份必须职业化。
4.企业家的身价必须商品化。
5.企业家的聘用、考核与激励和约束手段必须市场化
(1)要建立和完善符合企业家标准要求的选拔机制。
①要增强竞争意识,实现从“相马”到“赛马”的转变。
②要增强科学意识,实现从“评官”到“考官”的转变。
③要增强民主意识,实现从“少数人选人”到“让更多人参与选人”的转变。
④要增强开放意识,从“暗箱操作”到“阳光作业”的转变。
(2)要建立和完善适应企业家成长的激励机制。
①要保障企业家的收益分配。
②要留足开创事业的空间。
③要从感情上关心人。
(3)要建立和完善适应企业家成长的约束机制。
①内部约束。
②外部约束。
6. 建立科学的培训机构,提高企业家的整体素质
五、结语
正文
企业的发展和收益的提高,同企业家有着直接的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家对企业的命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所以现代化企业必须要有高素质的人才。国有企业要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必须建设高素质的经营管理者队伍,培育一大批优秀企业家。
一、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的必要性
(一)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是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注1) 对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化改制,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其中一个关键就是要建立起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所有权与经营权既可以统一在一个主体身上,也可以相互分离,落实到两个不同的主体上,这只是经营方式问题,并不改变所有制形式。” (注2) 即要在产权关系清晰和责权利统一的基础上,实现公司控制权的合理配置,在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形成相互制衡的机制和对经营者的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公司的运营效率。
我们知道,公司治理结构本质上表现为一种双层的“嵌套”关系结构:第一层是股东通过股东大会与董事会之间的信任托管关系,构成了出资者对公司的一级控制权的配置与行使;第二层是董事会与经理人员之间委托代理关系,形成了对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二级控制权的配置与行使。
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必须在现代企业所有权与控制权(经营权)分离的前提下,确保“所有者在位”, 控制“内部人控制”。但是,“控制”并不是目的。优化公司治理结构的最终目的,是在所有者不直接经营和管理企业的情况下,追求所有者资本收益的最大化。
无论是从所有者和经营者二者关系来看,还是从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经理人员的三者关系来看,公司治理结构都是立足于 “经理人员” 的,而企业家只不过是经理人员的一部分。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归根结底要着眼于对经理人员和企业家进行适当的激励和约束,以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实现所有者资本收益最大化;就国有企业而言,就是要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是社会的稳定的需要。
社会稳定,从根本上要靠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一个国家必须形成一个企业家阶层,其国民经济才能充满活力和生机。”(注3) 有了一支成长起来的企业家队伍,把企业搞好,搞活了,生产发展了,效益提高了,财政收入就会增加,职工工资才会提高,就业就可以扩大,财政收入增加了政府就有更多的财力去办各种公益事业,更好地解决广大群众的实际困难,职工收入增加了,就业就扩大了,一些不稳定的因素也可以减少和化解,企业家处于企业工作的中心地位,只要他们正确处理企业各方面的矛盾,同时又严格要求,率先垂范、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这本身又可以成为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三)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是社会进步的需要。
真正的企业家不仅重视生产经营,也一定重视包括思想政治工作在内的企业文化,重视职工的道德和情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科技、教育与生产结合,文化、体育与企业联姻已日益增多,依靠企业家工作,建立企业家精神和企业文化,形成企业技术进步和全员培训的良性循环机制,促进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
(四)企业家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的国有企业,不乏成功的例子。四川长虹,青岛海尔,是中国国有企业最为成功的代表和典型。然而更多的国有企业却是效益低下,产品积压,连年亏损,职工下岗。为什么同样的国有企业,却有兴有衰呢?我们进行国有企业改革,解决国有企业亏损的问题,不能不对此有所深思。
我们应看到,在目前的国有企业中,企业领导个人的素质、能力、品德往往发挥着极为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企业领导个人吃苦耐劳、任劳任怨,一心为公,视职工为兄弟,关心职工胜过关心自己,严格管理,正直做人,带动职工团结一心,刻苦钻研,勤于思考,企业就能够发展、兴盛起来,甚至还可以使亏损企业起死回生、扭亏为盈。如果企业领导个人道德败坏,损公肥私,争权夺利,欺下瞒上,肆意挥霍,贪污腐化,不懂业务,不善管理,任人唯亲,漠视职工生活,那么再有发展前途的国有企业也会败在这些败家子的手中。于是就可能出现富了方丈穷了庙现象,企业倒闭,职工下岗。
以四川长虹和青岛海尔为例。据说,八十年代中期四川长虹的品牌可能还不如西安黄河的彩电品牌影响大,四川长虹也不如西安黄河的实力强。然而,四川长虹正因为有了倪润峰,今天才发展成为中国的第一彩电品牌。而西安黄河,没有了倪润峰,今天却在亏损的国有企业队伍中徘徊。假如当初西安黄河有了倪润峰,那么完全有可能今天的中国第一彩电品牌是西安黄河而不是四川长虹。同样,假如海尔集团没有了张瑞敏,那么海尔也绝不会是现在的海尔!假如当初张瑞敏到了其他的国有企业,那么完全有可能崛起另外一座海尔式的国有企业。又假如让琼民源、红光实业这样的股份公司的那些败家子们老总去经营四川长虹、青岛海尔,那么四川长虹、青岛海尔恐怕也在劫难逃。
这些事实也说明,在今天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过程中,优秀的企业家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二、企业家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没有选择企业家的权力。
在目前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选择企业家的机制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这就产生了种种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象,比如他们只对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而不对企业负责,他们听命于行政主管部门的指挥,而不接受市场信号的调节和约束,这样会出现似乎是自相矛盾的问题:一方面是企业家抱怨上级主管部门管得太多,放权不够,放权不到位等等,另一方面,他们既然是上级任命的,就只好对主管部门负责。企业盈利了皆大欢喜,利益均沾;企业亏损了,共同努力申请补贴,减税、缓还贷款。这样,尽管作为企业家他们不称职,但只要政府选择企业家这一机制不变,就会像行政官员一样,上去难,下去更难。这种机制,缺乏对企业家的约束,久而久之就会导致某些企业家侵犯财产的所有者利益,甚至牺牲职工的利益,这一问题也是目前社会对企业家行为感到不满意的主要原因。 关于建立国有企业企业家队伍的探讨(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