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项目 用量标准 价格标准
直接材料 单位产品材料消耗量 原材料单价
直接人工 单位产品直接人工工时 小时工资率
制造费用 单位产品直接人工工时 小时制造费用分配率
第二,标准成本的控制。成本管理的关键在于控制,而成本控制就是动用现代成本会计的各种方法,使各项成本达到预期标准的一种措施,通过成本控制使我们的实际成本逐步达到标准成本,这就实现了企业降成本增效益的目标。成本控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第三,成本差异揭示与分析。标准成本是一种目标成本,由于种种原因,产品的实际成本会与目标不符。实际成本与标准之间的差额,称为成本成本的差异。成本差异是反映实际成本脱离预定目标程度的信息。为了消除这种偏差,应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一些改进的对策,以便采取措施加以纠正。差异产生的原因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因为标准不够准确造成的;另一方面是因为实际生产操作或管理产生的。对于不够准确的标准要加以修订,对于生产操作管理产生的要具体进行分析。成本差异的分析一定要责任中心的生产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进行分析,而不能由财务人员闭门造车想象出差异原因,这样才能使标准成本制度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对其差异责任进行追溯,如变动成本差异责任归属简单如下:
用量差异 价格差异
材料数量差异 工资率差异 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材料价格差异 工资率差异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主要责任部门 主要是生产部门的责任 采购部门 由人事劳动部门管理 部门经理负责
第四,成本的反馈控制。
通常,进行成本控制可从事前、事中、事后分别进行。事后成本控制是从分析总结的角度上,根据成本事前、事中控制的基础,通过对成本目标和控制措施在实践中运作进行检验,将实际运作中成本的差异进行分析,及时反馈并进行修正执行,确保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它实质上是新一轮成本控制事前阶段。
总的来说,企业应制定成本预算、成本事中控制、成本反馈控制点额滚动工作制度。在前馈控制预测中,企业应可靠地把握成本影响因素的大小和变化趋势;通过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将不利影响及时的减少到最低程度。在反馈分析环节中成本预算执行情况的差异化分析,修正目标目标成本,找出成本控制的薄弱环节和主要问题,调整成本控制方案。
(五)成本管理手段电子化,成本管理人才专业化。
有效的成本管理以先进的信息处理平台为依托。目前,现代的成本管理活动已经渗透到企业的研究、开发、设计、采购、生产、销售及售后服务等一系列活动中,以价值表示的各种成本控制信息繁杂而庞大,对成本数据信息的传递、处理不再是人工所能办到的在现代成本管理中。而各个企业,已经普遍应用电子计算机,不但可替代一些繁重的事务性劳动,还可以高速、快捷、方便地传递和处理成本数据信息,提高了成本信息的准确性、规范性,便于建立成本管理信息系统,使管理人员能够利用系统的成本信息来进行成本控制、成本分析、成本预测和决策,及时作出正确的决策。达到成本控制手段的现代化。
此外,还要培养一支能够适应成本管理现代化需要的专业干部队伍。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成本管理工作不断前进,保证成本现代化早日实现。思想、人才、方法、手段、组织,五个方面配套并同步进行,才能共同推动成本管理向着现代化方向迈进。
(六)建立激励机制以及注重沟通与交流。
在日常成本管理中,努力在职工行为规范中引入一种内在约束与激励机制。引入内在约束与激励机制就是要注重人的最高层次需求,即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求,这种机制强调的是人性的自我激励,不需要任何外在因素的约束。而实现自主管理,这是一种最低的成本管理方式。
成本管理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要通过成本考核来检验。首先,制造业企业以标准成本为依据,根据企业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成本核算资料对各成本中心目标成本执行的工作成果进行分析、评价。其次,在考核中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把成本指标与销售收入实现情况相结合,即改变过去就成本看成本,以成本比成本的考核方法,把成本与销售收入捆起来考核,提高成本考核的全面性和完整性。二是建立奖惩制度,把各责任中心工作成果与物质利益紧密结合。具体地说,把责任成本指标纳入考核范围,按照“责、权、利相结合”和“多节多奖,少节少奖,不节不奖,超支罚款”的原则进行考核。最后,在考核的基础上进行定期分析,揭示成本差异,分析差异原因。这里的差异分析是指将企业实际发生的成本与其目标成本、同行业平均成本以及国外同类企业的成本进行比较,将差异发生的原因作为决策的依据,提高企业效益。由此可见,合理的成本考核与分析是成本管理顺利实施并取得最佳效果的重要保证。
管理需要成本,这是不争的事实。在计算管理成本时大都是计算一些人、物等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的东西,很少有甚至几乎没有把一些无形的东西计算进去,那就是人。在企业的所有成本中,除了硬性投入,一些软性的如与员工沟通与交流,以及对他们的信任也是成本的重要因素。在中国,一些制造业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中,许多管理者一方面在行动上显现出对自己有效管理的能力没有信心,一方面又在思想深处认为只有自己有能力完成工作,从不信任他人,凡事总是事必躬亲,三番两次地检查、改动,结果,不仅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影响了企业正常生产。这时就必须注意成本管理的两大原则,全面参与原则与领导推动原则。
全员参加原则。成本管理控制只有通过全体职工协调一致的努力才能完成。成本控制对员工的要求是:具有成本愿望和成本意识,养成节约成本的习惯,关心成本控制的结果;具有合作精神,理解成本控制是一项集体的努力过程,在共同目标下同心协力;能够正确理解和使用成本控制信息,据以改进工作,降低成本。
领导推动原则。由于成本控制涉及全体员工,并且不是一件令人欢迎的事情,因此必须由最高当局来推动,以身作则。
五、结束语
成本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成本管理不仅涉及企业整个管理水平,而且涉及经济活动的许多方面。因此,必须对成本管理及控制工作加以足够的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制造业企业,必须要有战略成本管理思想,,从整体、全局、长远来考虑企业的成本优势,在总结自身的成本管理经验基础上,不断学习新的成本管理方法,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成本管理制度。同时,成本控制系统必须个别设计,适合特定企业、部门、岗位和成本项目的实际情况,不可一味照搬别人的做法,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致 谢
本论文是在我的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开始的时候无从下手,盲目的选题,但是洪老师很细心负责的对我进行指导,对于老师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在此向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最崇高的敬意。
参考文献
[1]Kenneth Simmonds. Strategic Management Accounting, Management Accounting[C],1981, 59(4);
[2]罗宾·库珀(Robin Cooper).《一论ABC的兴起:什么是ABC系统?》、《二论ABC的兴起:何时需要ABC系统?》、《三论ABC的兴起:需要多少成本动因并如何选择?》和《四论ABC的兴起:ABC系统看起来到底象什么?》.1988;
[3]路娟;目标成本管理和作业成本管理融合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何青青;作业成本法的实施及可行性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1年;
[5]杨安;基于价值链的成本管理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8年06期;
[6]宋欣健;目标成本管理理论与方法在我国的运用[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7]左凤菊;制造企业成本控制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8]李晓明;试论利用目标成本法控制企业的产品成本[J];科技资讯;2005年24期;
[9]Ostrenga M R,et al. The Ernst & Young Guide to Total Cost Management. New York:Jonh Wiley & Sons,1992;
[10]戈德拉特博士;约束理论《目标》;1984年。
关于强化制造业企业成本控制的探讨(四)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