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在以往的班会中,教师会反复实施思想品德教育,这样会浪费较多的时间,而且学生难以吸收其中的内容。一些教师花费大量时间收集了相关的节目案例、实例以及文章资料内容,同时制订了大量的班级制度和规章。教师常常找学生对话,可谓是用心良苦,但是这些措施并没有获得良好效果。学生难以深度了解相关的道理,更难以从内心接受这些空洞的道理,缺乏现实支撑。如果从心理学角度进行探究,需要把握方法的时候,利用贴近真实生活的实例影响学生,这样可以创设和学生心理形成共鸣的气氛和情境。学生通过这样的经历,可以反思自己的真实问题。通过有的放矢的理论教育,可以激发学生醒悟。
(二)约束其心
人属于社会环境中的主角。学生需要学会适应社会大环境的压力,并且设置符合自己生活状态的环境,形成良好的信念,这样可以做出超出自己想象的事情。教师需要让学生具备实现和展示梦想的机会。分析一个人的发展规律,分析一个学生的实际求学流程,就会发现良好环境的关键意义,利用正确引导和指示,可以让学生走上自己希望走的道路。通过引导问题学生,可以让学生进入情境中,并且分析自己的行为和语言,成为社会需要的人,实现自我理想。
(三)动之以情
学生的内心都是善良的,但是他们的心理还处于形成的阶段,他们仅仅具备初步的辨别是非能力。因为学生处于性格养成阶段,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外界的诱惑和影响,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避免出现常见的误区和错误。在当前的教育和引导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帮助学生活出自己的精彩。教师需要面临大量的教育问题,不仅需要巩固学生的成绩,还需要关注他们的心理状态和变化,所以需要关注的点非常多,如果可以拥有宽容和爱心,可以有效转化问题学生。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地位已经得到巩固,教师必须重视这方面的工作开展。对于问题学生,避免采用传统的低效教育措施,而是需要探寻学生内心深处的想法,进而实施符合学生状态和接受能力的教育策略。教师必须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灵活性,提升教育的实效性和生活性程度,这样可以获得显著效果。
对网络环境下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几点思考(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