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质上说,金融风险的成因都是由于实际经济和投资的剧烈波动引起金融资产价格的波动,导致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大幅增加形成的。如果应对不当就会导致市场信心丧失,企业和银行资产大幅度缩水,经济增长下降,失业率上升,货币贬值和物价上涨,资本外逃等等结果,情况严重的可以引起经济的衰退。频频发生、愈演愈烈的国际范围的金融动荡表明,金融全球化加剧了资本的无序、大量的流动,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和速度大大超出实体运行和调整的需要,也超出各国政府和国际经济组织对经济和金融体系进调与监管的能力。金融全球化大大加大了金融风险的概率和强度。由此可见,金融全球化给一些国家带来了经济失衡和金融不稳定的更大风险,而这种风险一旦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引发金融危机,因此金融全球化使得金融危机发生的概率与危害都放大了。
(三)金融全球化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差异性
由于金融全球化本身具有复杂性,因此它对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也有着完全不同的作用与意义, 它加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
1、尽管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已经和发达国家一起参与到金融全球化的进程中来,但是在全球化中起主导作用的依然是发达国家,全球化带来的经济利益与社会福利也大多流向了发达国家,而全球化产生的金融风险则很大程度上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与社会造成了冲击。这一点从IMF、WTO等国际组织中发达国家的主导地位就不难看出,其政策制定、体系改革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代表发达国家利益的。
2、金融全球化使得发达国家可以利用更加隐蔽的“金融掠夺”获取更多的利益,这种方式包括国际货币发行国可以无偿获得铸币收益,国际炒家大肆掠夺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通过建立维护符合自己利益的国际金融秩序来获利等。
3、金融全球化并没有带来与之相对应的信息对称,相反主导国降低了信息的透明度,而使参与的国家并没有得到及时、准确的信息,导致潜在风险的存在与危机传导的加速,在这里受到影响最大的无疑还是发展中国家。
4、虽然金融全球化给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都带来了金融风险扩大的后果,但是相比较而言,由于发达国家的金融体系一般比较健全,并能更好地通过国际金融组织防范和控制风险,因此金融全球化给发达国家带来的金融风险是小于发展中国家的,全球化不仅使发展中国家传统的金融风险进一步扩大,并且带来了全球化产生的一些新的风险因素,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的金融体系造成的风险包括:恶性通货膨胀与货币对内急剧贬值;主权国家和地区的债务违约与信用危机;本国货币对外急剧贬值;金融资产和不动产价格大幅下跌;大量金融机构破产或处于不稳定状态;货币替代与本国资本外逃;经济政策自主性、有效性与宏观调控能力的普遍下降等等。
5、金融全球化有其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局限性。全球化只解决了各国在经济利益方面的差异性,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背后的历史、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差异性,不同民族不同的民族文化与价值观念,决定了他们在政策选择上的差异性,因此,在出现利益冲突时,一国会以牺牲他国利益为代价来换取本国经济的繁荣,这与全球化的初衷是相违背的。而在这一过程中,发展中国家无疑是处于劣势的一方。
四、金融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与挑战
(一)金融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
1、金融全球化有利于中国从国际市场引入外资。
中国由于自身发展比较落后,普遍面临着资金短缺的矛盾。随着金融全球化的拓展,相当多的资金流向了中国,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经济发展的资金缺口,并带动了技术的扩散和人力资源的交流。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04年底,中国已经连续11年成为发展中国家中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平均每年都有400亿美元以上的国际资金流入中国,外商投资额呈现出逐年递增的局面。2002年中国吸引外资527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位,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跨国公司投资的首选地。2003年,外商直接继续保持较大规模,全年批准设立外商直接投资企业41081个,合同金额1151亿美元,实际使用金额535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2位。2004年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3664家,合同外资金额1534.79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06.30亿美元。截至2004年12月底,全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08941个,合同外资金额10966.08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621.01亿美元。在外商投资总额不断增加的同时,外商投资的平均项目规模不断扩大,由20世80年代初的120万美元,90年代初期的130多万美元,增加到2003年的300多万美元。外商投资产业领域逐步拓宽,外商直接投资开始从农业、工业、交通、娱乐业等领域向邮电通信、商品零售、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拓展,外商在华设立研发中心(R&D)已经接近700家。境外大公司、大财团来华投资增多,全球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中已有400多家在中国投资了2000多个项目。目前界上最主要的电脑、电子产品、电信设备、石油化工等制造商,已将其生产扩展至中国,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把中国作为其市场销售、原料采购、价格乃至新品研发、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基地,为所属的亚洲各地的生产性子公司提供协调管理和综合服务。
在中国经济运行环境由封闭走向开放和外国来华直接投资不断增加的同时,中国正日益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物流中心。目前,中国是世界第四大工业基地,排在美国、日本和德国之后。贴着“中国制造”标签的产品源源不断地向国际市场输出。
2、金融全球化有利于中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