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公司的人力资源是处于高风险的状态,尤其是在我国,证券公司处于成长阶段,其所面临的人力资源风险更加严峻,因此要充分关心、爱护员工,以便防范人力资源风险。我国证券从业人员平均年龄在25岁左右,平均学历高,社会经验少,周边环境的诱惑大。除了核心环节以外,大部分从业者从事的就是熟练工种式的简单劳动。因此“吃青春饭”、“没有什么奔头”的思想比较流行,人员的高流动性成为普遍的现象。这是证券公司内部人员违法犯罪的动因之一。证券公司的决策者必须能指导并统一公司员工的思想,从而有助于凝聚人心,有计划的实现公司的战略目标。
首先,要有一个核心价值观,解决员工的个人成长的需要。其次,在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去建立一个远景即公司未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企业,以体现企业长远的发展需求。再次,是明确公司的战略目标。公司未来市场的份额、营业额等指标达到什么标准,充分实现员工个人成长需求和公司长远发展需求的有机结合,为员工创造成就事业的舞台,增加员工的归属感和荣誉感。最后,给员工谋求长远利益,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是必要的,同时加强员工的在职培训,提供发展机会,鼓励高层次的社会价值取向,创造高尚的企业文化,通过员工卓有成效的工作推动企业发展,从根本上减少人力资源的风险。
(七)我国成长期的证券公司进行风险管理成功的案例
招商证券1991年诞生,短短10多年就成为我国大型的综合类证券公司之一,各项业务的市场占有率一直处于前几名。探究招商证券成长的原因可以发现,具备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是其平稳快速成长的关键性因素。招商证券正在用自己特有的风险管理理念,创造中国证券业发展的新典范。
公司率先在证券行业全面建成集交易、清算、财务管理、风险控制、中心数据库于一体的大集中交易系统,为公司控制风险、保障客户资产安全、支持创新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平台。在招商证券,风险控制委员会是经营管理层面最高风险控制机构,负责制定风险管理战略,平衡风险控制与业务发展之间的关系,审核风险评估季报,定期对经营风险的总体水平、风险分布状况做出评价,对风险控制政策的执行情况和业务运营中出现的重大风险进行审批和复议,不断完善公司风险控制政策和管理制度,并对相关问题做出决策,有效地提高了公司总体风险控制能力。
招商证券十分重视各项业务的内部控制。公司在经纪业务方面建立了严格的业务操作规程,涵盖营业部的各业务环节。公司在承销业务方面重点对项目立项、项目内核、发行方案与定价等进行风险控制,确保推荐优质企业发行上市,并最大程度地降低承销风险。公司在证券自营业务实行投资决策委员会领导下的分级管理的决策机制和规范有序的运作机制以及严密的控制体系,具备国内一流水平的量化风险测量系统,对投资组合风险状况严格监控。公司在委托理财业务方面,联袂招商银行推出"招商受托理财计划",开创了证券公司个人理财业务产品化的先河。该业务除了实施与证券投资业务同样的投资决策机制和风险控制措施以外,针对合同风险,还采取在全面了解客户财务状况等信息的基础上为客户制定合理的投资计划。
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内部控制制度和业务流程,招商证券现在已经形成以风险控制委员会为核心,以环境控制、业务控制、资金控制、会计控制、电子信息系统控制、稽核控制为基础,涵盖事前预防、事中监控、事后稽查三道防线的内部控制体系,具备较强的风险控制能力。这些科学、先进的风险管理方法与工具,在公司内部逐步形成了一套全面、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这些成功的控制风险的理念和措施是值得其他证券公司进行借鉴和学习的。
五、结论
当今是机遇与风险并存的年代,用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为公司的发展保驾护航是我国证券公司成长发展的必由之路。除了以上谈到的防范风险的措施,证券公司还应该积极进行一些金融业务创新。创新发展其他各种基金产品,如股票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市场基金,以及根据投资者的投资偏好推出不同类型的基金产品,如增长型基金、收入型基金、混合型基金、专业型基金、指数基金等,这样既能提高自身的资产质量又能增强抵抗风险的能力。同时积极鼓励国内证券公司与国外证券机构合作,成立中外合资证券公司,可以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风险经验。在借鉴中要特别注意对我国国情的研究,任何不符合中国国情的风险管理方法与手段都不可能达到应有的效果。只有提高我国证券公司成长期间的风险管理的水平,才能提高我国证券行业整体的国际竞争力,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引文注释:
(注1)王斌:《证券公司业务运行与管理》,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12月1版 第10页。
(注2)《股民人数超过7000万 占总人口比例约5.58%》,证券时报,2005年1 月6。
(注3)《经营陷入危局输血难解饥渴 多家券商陷入生死劫》,国际金融报,2004年7 月30。
(注4)《不良资产率超过五成 129家券商直面熊市生死劫》,北京青年报,2004年7月26。
(注5)《中国券商:在困境中困惑》,证券日报,2004年8月9。
(注6)《中国券商:在困境中困惑》,证券日报,2004年8月9。
(注7)《2004年券商经营业绩座次排定 全行业呈亏损状态》,中国证券报,2005年6月14。
(注8)《北京证券营业部老总被判无期 涉案金额10亿元》,北京现代商报,2005年1月14。
参考文献:
1、王斌:《证券公司业务运行与管理》,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12月1版。
2、高正平:《证券公司风险规避与管理》,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年7月1版。
3、崔勇:《证券经济业务管理》,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年9月1版。
4、周正庆:《证券市场导论》,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年9月1版。
5、王芳:《40%券商将倒闭出局 危局引发证券市场监管之变》,北京青年报,2004年11月30日
6、周伏平:《企业风险管理》,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1版
证券公司成长中的管理风险分析(六)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