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将增加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和实施金融监管的力度
(三)加入WTO为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带来的机遇
1、 外资金融机构的加入增加了市场竞争主体,提高效率
2、 促使发挥优势,加快改革,使国内金融机构的结构向更合理的方向转变
3、 有利于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良性发展
四、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方向及建议
(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总体方向
(二)当前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
1、对金融机构实行债务重组并完善金融机构的内部管理机制,为金融体制在其它方面的改革扫清障碍
2、加快货币市场改革,有步骤地实现利率市场化
3、稳步建设资本市场,消除长期隐患
4、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
5、大力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保证金融机构稳定运行
(三)建议
结束语
论金融体制改革
引言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金融体系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运行良好的金融体系能够维护和促进一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相反,金融体系的崩溃却可能导致一国经济的整体性崩溃。实际上,近几年发生在墨西哥、巴西和东南亚国家的金融危机及危机以后的经济大衰退已经给予人们足够的警示。
金融体系在经济中所发挥的基本功能是收集零星储蓄然后将它们分配给需要这些资金的部门或个人。在完成这一功能的过程中,通过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金融体系也起到收集和传递信息、转移或分散风险、增加资产流动性等重要作用。
金融体系所发挥的上述功能对现代经济增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一国经济的增长可能源于下述三种因素中的一种或多种:一是生产要素总量的增加;二是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三是技术变迁。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这三种因素中任何一种因素的发生都与金融体系的运行密切相关。
生产要素总量的积累可能是资本、劳动力资源、自然资源这三大生产要素之中任何一种或多种的总量积累。但是,人类已经意识到,在地理大发现之后,任何一个国家大规模地发现和利用新的尚未开发的自然资源的希望已经非常渺茫,相反却存在已经掌握的有限资源被耗尽的危险。而且到20世纪之后任何国家都不能再通过向海外殖民扩张来增加自己自然资源的拥有量。另一方面,劳动力资源增加的速度也是非常有限的。实际上,各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相差有限,并且各国的教育和培训水平正在逐渐接近。因此,单纯从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方面是无法解释各国经济增长率的巨大差异的。这样,在生产要素方面,资本积累就成为对经济增长最为重要的因素。因为,从理论上讲,资本积累没有类似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积累那样的顶限,同时,已有的证据表明,一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尤其在增长的初期)多数伴随着资本积累的快速增加。
促进一国经济长期增长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其核心内容是新的效率更高的生产部门的建立和现有生产要素向这些高效率生产部门的转移。这种转移的结果是一国经济在同样的投入下获得更多的或者具有更大价值的产出。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生产要素的这种转移是通过金融资源的再配置来实现的。并且,人们往往会发现,在此过程中金融体系收集和传递信息的功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技术变迁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上述三大要素中最重要的因素。这是因为,在同样的产业结构和要素投入下,技术升级能够增加产出,从而直接对经济增长作出贡献。同时,如果没有技术进步,人们在一个经济部门中连续增加资本投入最终会导致投入的边际生产率递减。也就是说,增加同样资本的投资报酬率会越来越低。这就降低了人们积累资本的积极性。所以,高的资本积累率取决于高的技术变迁率。而且,除了少数例外,经济结构的升级多数起源于技术升级,或者至少与技术升级密切相关。技术升级或者导致新的产业部门的产生,或者在旧有的产业部门引进新的更高效的生产方法,最后引致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所以,没有技术升级也就不会有产业结构升级。
另一方面,技术变迁的可能性直接与资本积累的程度相关。这是因为,第一,当人类的技术发明从依靠经验和偶然的尝试进化到有目的的科学实验阶段之后,大量的资本投入已经成为技术发明的必要条件;第二,新的技术往往是以新的机器设备作为载体的,所以新技术能否得到现实的应用也要看有没有足够的资本积累。这样看来,没有合适的金融安排来动员和配置资金就不会有现实的技术变迁,从而使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成为泡影。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金融部门积累和配置资金的功能对导致现代经济增长的三个关键要素都是不可缺少的。进一步讲,金融部门执行上述功能的效率也就与经济增长的效率和速度密切相关。高速优质的经济增长要求金融体系高效运行,相反,金融体系运行的低效率迟早会危害经济的稳定增长。因此,建立一个高效、稳定的金融体系必然成为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
一、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回顾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