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促进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为目标的评价研究
[摘要]在“探究合作自主型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是常用的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通过教师指导学习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小组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小组每个成员的学习动力和能力,从而使每一个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的一种课堂学习模式。但是此学习模式的运用,必须配备一套全面、客观、细致且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体系作为保障,这也是我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基础。
前言: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创新,我们目前的教学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个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让每个学生都成功”等这些口号的呼声也越来越高。鉴于此,我们也把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引入了我们的教学中,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因为没有评价或者评价不够细致、具体、全面,而没有引起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视,更没有发挥此学习模式的魅力所在。所以我们针对这些问题,开展了以下尝试,制定相应的评价机制,从而更快地推进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来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综合技能人才。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概念
随着初中办学规模的日益扩大,初中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现象日益明显,两极分化现象渐趋严重。而且,后进生的人数随着年级的升高及教材难度的上升呈上升趋势。在这种情况下,中学英语教学需要引进能面向全体学生的、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语言实践活动的教学模式。由此,合作学习模式应运而生。为了更好地适应《英语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需要,构建“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就是一种最为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小组学习以合作为手段,将学生个体间的竞争转为小组间的竞争。学生在合作中既要张扬个性、发挥长处,出色完成自己的任务;又要考虑与其他组员的衔接,顾全合作的大局。合作学习的过程既是学生间优势互补、共同进步的过程,也是人际交往的过程。
第一,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改善课堂学习氛围。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负责授课讲解,然而只有一部分同学能跟上老师的思路,与教师互动。小组合作教学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任务的完成中,都能将自己的想法及时表达出来,有效地活跃了课堂学习的氛围。例如外语教学中阅读的材料中,有很多优秀的情景剧,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的方式将其再现出来,既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这种学习形式有效的改善了学习氛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学习效率。
自主学习是小组合作学习的起点和终点。[]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的教学方式,教师以小组总体表现为依据确定成绩。每个小组都在合作开始时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学生与小组互相依存、紧密相连,学生不再是孤独的求学者。在与组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厌倦情绪减弱,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另外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合作中能够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为提高小组成员之间的互补性,在进行分组时教师应当注意分组的平衡性,将不同自学水平、学习成绩、动手能力、性格特点的学生加以组合,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有机会在小组中发挥其独特的优势。这也有利于培养不同类型学生之间的互相尊重,完善学生的人格。
第三,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交际及表达能力。
以促进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为目标的评价研究(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