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堂教学公平
既然每个儿童都是带着想好好学习的愿望来上学的,为什么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其中课堂教学公平就是原因之一。所谓课堂教学公平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否使家庭背景,智力水平,教养程度不同的学生享有平等的待遇。如果存在差别对待,是否在平等的基础上以不同的方式对待不同的对象,这种平等或不平等的待遇是否切合平等的对象学生及其利益。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对聪明灵活,家庭地位高和自己关系比较好的学生更关心,态度更好,而对其他学生态度平平,甚至还有不喜欢。这样一段时间后很容易引发学生的不满情绪,导致他们厌学,不喜欢课堂教学甚至于学校老师。这样学生间的差距就逐渐拉大,后者便成为教师眼中的后进生。
(二)高度自尊而得不到满足
每位学生都有自尊心,而有些后进生的自尊心特别强,特别敏感,别人有时无意中一句话,也会引起他们内心强烈的波动。他们自尊心很强,但又由于他们不优秀得不到别人足够的注视,所以又得不到他们所认为的尊重,他们对表扬和批评无动于衷,学习情绪低落,不思进取。
有的老师认为,这些学生软硬不吃,无自尊心可言。这种说法是完全不对的。其实不管对学生如何,其目的都是要他们努力学习,提高学习成绩。如果学生软硬不吃,那是一种消极的抵抗。一般人认为,后进生普遍都很自卑。但其实自卑是自尊的另一种表现,是自尊心受到伤害的表现。他们不喜欢被人看不起,被忽视。因此会做一些出格的事来引起老师和家长的注意。久而久之便被人认为是问题学生了。
四、社会因素
随着生活观念的变化,离婚家庭日益增多,形成许多单亲孩子。失去母爱或父爱的孩子心灵受到极大的创伤。这种学生在学校通常表现为性格孤僻,自卑,对学习丧失信心,对生活失去信心,内心空虚,这时他们很容易沾染上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致使他们学习情绪更加低落,对学习更没有兴趣。
现在的社会充满了各种诱惑,影视、计算机及网络的普及,给部分青少年的虚拟情感走向极端创造了可能。商家为了商业利润竭尽了手段,吸引人们消费。在商业行为中不适度的夸张其说,使得一些青少年注重享受而逃避劳动;暴力、色情的内容也使得青少年往不良的方向发展。而有些青少年在辨别是非的能力方面相对较弱,那些不良风气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他们。致使家长苦口婆心的劝导,老师孜孜不倦的教诲都失去了作用。他们为了讲“哥们“义气,做出一些违法犯纪的事。
第二章 对后进生心理问题的分析
一、正确认识“后进生”
一个学校,一个班级,学生总有好的差的。作为一个教师,既要关心“优生”,又要关心“后进生”。关心“优生”往往并不难,许多事情,只要教师一指点,“优生”便立有起色,进步较为显着;“优生”各方面都不错,教师从感情上也容易贴近,自然关心得也较多。但“后进生”则不然。有些“后进生”,不仅学习成绩差,且生活习惯、个人性格都有与众不同之处。对某个问题,尽管你教师早就指出,并反复强调,但他仍我行我素,同样的错误不断地犯,一点效果也没有。这样的“后进生”,想让教师从心底里去喜欢他,确实是有一定难度的。但这并不是说,“后进生”就没思想、没知觉、没反应,就“无药可救”了。“后进生”的心里也有成才的欲望,也有进步的要求,也有做人的自尊。再则,所谓“后进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是必然要发生变化的,或则越变越差,或则由“差”变好。关键则是我们的工作能否打开他的心灵之门,激发起他成才的欲望,从而由“差”向好的方面转变。不要总以为“后进生”已是“朽木”不可雕,不要对“后进生”失去信心,不要总把“后进生”看成是块“坏材料”。只要坚持用全面发展的观点认识和看待“后进生”,要相信“后进生”身上蕴藏着可以成功发展的巨大潜能,他们是完全可以赶上先进的行列的。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2/8/8
优秀教师激励初中后进生方法的研究(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