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孩子,由于在一些方面表现达不到父母家长们的愿望,父母往往对其表现难以满意,从而经常批评孩子,甚至是挖苦、讽刺孩子。这些类父母看来,孩子是为其争取虚荣的,为其带来荣耀的,他们永远不会满足孩子的表现,即使孩子努力了也是如此。有的甚至经常把“你这个笨蛋”、“傻瓜”等等之类的言语挂在嘴边,当孩子一有难上让其满意的表现,立马进行刻薄的训斥,而不是给予孩子鼓励。这类孩子由于长期缺乏表扬,容易形成“我是最差劲的”、“我是笨蛋”等“低人一等”的心理,久而久之,其不良情绪长期累积而影响其身心健康成长,甚至在某些时候会酿成一定的不该发生的悲剧。
四、学前儿童不良情绪的调节途径
1、为学前儿童营造一个关爱、尊重、欣赏的环境
要在生活中尊重孩子,这也是家庭教育的最为首要的原则。尊重孩子,要做到不溺爱孩子,同时也要教导孩子尊重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尊重孩子,就要做每一件事之前,让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意见。孩子表达想法的时候,父母要专心倾听,以尊重的态度去对待孩子。只要感受到了被尊重,才会与父母真正打开心扉进行交流。在美国,父母很讲究对孩子说话的口气和方法,他们往往会弯腰去认真倾听孩子的话,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其充分的尊重,生活中也不能违背孩子的意愿施加压力或强迫孩子做某事,而是给予孩子以爱护、关心和尊重,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从而使孩子感到自己是自己的主人,这样就避免了在孩子的心理上留下自卑阴影的可能。尤其是美国人在维护孩子的自尊心方面,非常值得学习与借鉴。
2、教育学前儿童以正确的方式表达不良情绪
在现实生活中,孩子有时生气、发脾气、闹不良情绪是正常的,但作为父母,要认识到完全避免不良情绪的发生是不可能的,正确的做法是教给孩子一些积极表达不良情绪的方法。
父母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尽量不要立即对孩子的不良情绪做出反应,而是先去理解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绪。但是对于有可能造成伤害的行为,父母则应立即加以制止,并直接对孩子指出他行为的后果,但从长远来看,应教给孩子表达不良情绪的一些正确方法,适当让孩子宣泄其心中对外界的不满。比如,让孩子痛痛快快地哭一场,或者到别的地方走走,这些都是表达情绪的可选方法。
综上所述,学前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产生不良情绪是日常生活中很正常的事情。学前儿童不良情绪的产生,主要是因为人的内心对外部世界的一种反应,或者是学前儿童在生活中得到过多的表扬,也可能是因为经常的消极评价给学前儿童心理上带来的影响。对于学前儿童不良情绪的调节,首先是要营造一个关爱、尊重、欣赏的环境,并适当的鼓励孩子,教育并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通过营造和谐、多元的家庭情绪环境,同时教育儿童以正确的方式表达不良情绪。总之,要调节儿童的不良情绪,需要父母坚持不懈的努力,充当孩子健康成长的指示灯。